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00|回复: 0

养生七句话听着简单做起来不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6 07: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养生七句话听着简单做起来不易w1.jpg



点击最上面小蓝字牛天福主任关注公众号,

有牛天福主任门诊时间地址,

预约挂号链接

和电视台讲座视频。

  近年来,有关养生的文章讲座很多,不免让人眼花缭乱不知如何才算对,其实概括起来就七句话:

起居有常,规避外邪,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劳逸适度,保持糊涂。

心脑血管病是多因素疾病,往往是多种因素叠加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看似一个简单的运动、生了次气、饱餐一顿、喝了顿酒、熬了次夜、加了个班……如此等等就成了压垮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多是长期的多因素作用导致的结果。今天我说的养生七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

起居有常

《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的一个养生大法是“起居有常”。就是说平时的生活作息要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常”大致包括如下几方面:  起居作息要有规律“起居有常”首先强调的是在作息时间上一定要有规律,定时作息。按照《黄帝内经》所述,一日之中,白天是阳主事,夜晚是阴主事,随着太阳的升起、降落,阴阳之气交互消长,“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生气通天论》)。由于人与天地阴阳要保持协调统一的关系,因此白天阳气主事之时人就要劳作,夜间阴气用事之时人就要休息。平旦,即早晨,阳气始生,人就要起床了;到了夜晚阴气隆盛之时,人就要休息了。如果违反了阴阳消长规律,就会给人体造成损害。例如有些人夜间通宵打麻将,白天才睡觉,这是与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相违背的,久而久之,肯定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很不利的影响。 《内经》除了强调要按一日之中的阴阳消长规律进行作息外,还强调要按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进行作息。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指出的,春三月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些都是在“天人合一”整体观指导下四季不同的作息规律,只有这样顺应天地四时阴阳变化进行起居作息,才能使机体阴阳气血与天地阴阳变化保持一致,做到“顺四时而适寒暑”,从而保持机体的勃勃生机。长久坚持这些合理的作息规律,自然会有益机体健康,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睡眠调理要得法睡眠卫生是起居调摄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可以调整人体脏腑经络组织,恢复人体阴阳气血平衡。因此,睡眠质量如何,对人身体的影响至为重大。目前,睡眠障碍已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有关调查显示,全世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曾遭受失眠的折磨,为了提高人们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在2001年提出了每年3月21日为“世界睡眠日”。我国于1993年成立的中国睡眠研究会于2003年把“世界睡眠日”主题活动正式引入中国。

老实讲,我们的很多生活习惯,真的不符合养生之道。很多人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以为只要睡眠时间凑够了就行了,完全忽略了“天人合一”,这个养生的根本大法。

  人的日常起居要有个固定的规律,人体内是有生物钟的,它通过内分泌腺和神经系统协调人体的阴阳平衡。倒时差的人为什么难受,因为你的生物钟还没有调整过来。

   起居有常的“常”字,代表人的生命节奏有某种规律性,这是生物进化亿万年才形成的,你不可能说改就给改了吧,细胞受不了。现在冬天,昼短夜长了,《黄帝内经》里说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点睡,晚点起,尽量多睡一会,等太阳出来了再起来活动。有些人天还黑着呢,就出去跑步晨练了,这不是养生之道,是“养死之道”。

   台湾的萧天石先生早年曾在四川做官,见青城山一老者年近百岁,精神矍铄,就向他请教养长寿之道。老人说我哪里有什么长寿之道。后来老人被他缠得没办法,说你非要追问我的养生之道,我只有一法,那就是“日出而作,履践天光;事来则有,事去则忘。日入而息,点灯上床,欲寐无梦,在寂心王。”话虽平庸,但极具至理。就这一条“日出而作,履践天光;日入而息,点灯上床”。很多人就做不到。人体的控制系统叫“神”,白天它与心配合指挥人体工作,到了晚上它要回到肝里面休息,称为“人卧血归肝”,又称“肝藏魂”。现在是光污染,到处都是灯,搞得黑白颠倒,昼夜不分。

有人认为,我夜里不睡,白天补一觉不是一样嘛。请问,如果错过了农时再去播种,你说我推迟半个月再收割不一样嘛。那行吗?天道有常,你非要强行地去修改它,那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得不偿失。你非说,我到夜里才有灵感,才能写出东西来。那是透支生命能量,那是玩命,很少有作家是健康长寿的。人生像一场马拉松比赛,一段跑好了不能说明什么,你得跑完全程,得跑到那个叫“天年”的终点。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叫“妄为”。

规避外邪

   中医将人体得病归为:“外因”与“内因”两大类,外因即“外邪”,而六淫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也就是四季所出现的自然现象。外邪 ,中医特指风﹑寒﹑暑﹑湿﹑燥﹑火和疫疠之气等从外侵入人体的致病因素。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淫,有太过、浸淫之意,引申为不正、异常。六淫与六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六气的不断运动变化,决定了一年四季气候的不同,即春风、夏暑(火)、秋燥、冬寒、长夏湿。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对六气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使人体发病。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一定限度,如六气的太过或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急骤冷、暴热等),机体不能适应,可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当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风、寒、暑、湿、燥、火乘虚而入,导致人体发生疾病,这种情况下的六气,便称为"六淫"。由于六淫是不正之气,所以又称为"六邪"。因此,是六气还是六淫,主要与机体是否发病有关。

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无论是生产、生活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气候的影响。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们就知晓如何防范气候的变化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

《黄帝内经》记载:“人与天地之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明确地告诫后人,人体健康与大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恶劣的天气会使人发生“感冒”、“支气管炎”、“风湿痛”、“心脏病”、“血压不稳定”“陈旧性损伤复发”等。秋季虽然“秋高气爽”,但是,被蚊虫叮咬后容易患“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皮炎”、“登革热”、或者其他的“过敏性疾病”等。顺其自然,防范气候的异常变幻,是预防疾病的最佳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有些疾病,并不是外感,而是因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的病理反映,出现类似风、寒、湿、燥、火特征的证候,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合称为"内生五邪",不属六淫的范围。暑病只有外感,没有内生。内生五邪与外感六淫常相互影响,致病表现有相似之处。

致病特点:

外感性:六淫为病,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故又有"外感六淫"之称。所致疾病,统称为外感病。

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但是,也有一个季节可有多种邪气致病。

地域性:六淫致病常与生活地区密切相关。如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燥病;东南沿海地区多湿病、温病。

环境性:六淫致病与所处环境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久居潮湿环境易患湿邪致病;高温作业者常见燥邪或火邪致病等。

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发病,如寒邪直中脏腑而致泄泻;又可两种以上相兼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风热感冒,寒湿困脾、风寒湿痹等。

转化性:六淫不仅可以相互影响,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其病理性质可发生转化,如寒邪可郁而化热,暑湿日久可以化燥伤阴,六淫之邪皆可从热化火等。这种转化与机体的体质密切相关。

    规避外邪首先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避免外感六淫;其二是要“避免疫疠毒气”,以防止其致病和“染易”,比如当下要预防新冠,夏季预防痢疾,秋冬季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等等.其三是心脑血管病人感受外邪诱发或加重原有疾病。

戒烟限酒

 吸烟对心、肺都有危害,尤其已有“三高”的病人危害更大,统计数据表明,吸烟者发生心血管死亡或致残的几率要比不吸烟者高了4倍,而已存在“三高”的情况下这个几率还要大幅度上升。

 关于饮酒,目前有很多混乱的观点,有人认为酒是心血管疾病的保险因子,故提倡经常饮酒,但这种观点是有偏颇性的,因为这一观点并没有完全被认定,仅有少量观察性研究认为其对心血管疾病有好处;而且酒对消化系统,尤其是肝脏有损害作用,长期饮酒使肝硬化发生率明显升高,不能因为酒可能有益于心血管而损害另一个重要器官肝脏的利益。所以目前多数心血管专家并不主张以饮酒来预防心血管疾病。

合理膳食

 膳食是健康的物质基础,合理膳食应以植物性食物即以蔬果豆奶为主。植物含有动物缺乏的生物活性成分:膳食纤维、植物固醇、类胡萝卜素、多酚类、皂甙、植物雌激素、芥子油甙、硫化物等,这些物质对机体有抗氧化、调节免疫机制、抗菌、改善体内微循环、抵御肿瘤侵袭等多种功效,还能去除动物性食物在体内代谢产生的有害物,有益健康。吃素为主,并不是膳食结构简单化,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食物的多样化,注意营养要均衡。《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主食除米面,可吃些薯类杂粮。副食应多选豆类、食用菌、海藻。其次,每天保证一个蛋、一瓶奶,也可适量吃些肉类,首选水产品鱼肉,以保持营养均衡。

 大多数上班族生活节奏快,夜生活丰富,晚上睡得迟,早上起得晚,许多人为了省时间不吃早饭。另一部分人可能随便吃点东西就匆匆上班。午餐由于中午时间有限,为了方便和节省时间,经常以快餐为主,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洋快餐。而晚餐应酬多,经常参加宴会、酒席,喝酒多。

    早餐

    人体一个上午的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及营养素都是由早餐提供的。不吃早餐,到了上午9、10点钟就会出现低血糖,大脑能量供给不足,容易疲倦乏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不吃早餐,到了中午就会感到特别饥饿,必然要多吃,这样会因热能摄入过多而导致肥胖。久而久之,血脂、血糖都会出现代谢紊乱,严重时还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不吃早餐而患糖尿病的危险比按时吃早餐的人要高出4倍以上。另外,经常不吃早饭,还会引起胃肠道疾病。

    午餐

    快餐尤其是洋快餐营养不均衡,一般都是高蛋白、高脂肪、低维生素、低膳食纤维型,有些甚至还有安全方面的隐患。长期食用会导致高血脂、高血压、肥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

    晚餐

    当前我们的筵席都存在三高一低(即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低膳食纤 维)的现象,每种尝一遍,蛋白质、脂肪摄入就会大大超标。而且这些食品盐和味精的量要比我们日常饮食高出很多倍,长期吃过咸的食品可以导致患心血管、高血压疾病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出4--5倍以上。晚餐后,活动量一般要低于白天,但是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为一天中的高峰,胰岛素可使血糖转化成脂肪被凝结在血管壁上和腹壁上,晚餐吃得太丰盛,久而久之可导致肥胖。肥胖后脂肪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对胰岛素的亲和力下降,出现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并可能诱发2型糖尿病。

    丰盛的晚宴少不了酒,喝酒的同时往往要佐以荤菜,加重了热量的超标。长期大量饮酒会造成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肥胖、高血压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

戒刺激性食饮:戒刺激性食饮辣椒、生姜、胡椒、烟、酒和大量饮浓茶,会对心脏也会带来负担,在心脏病患者心功能不佳时,尤当注意。

适量的限制食盐的摄入:与限制食盐道理相同,心脏病患者应少吃含钠丰富的食品如香蕉等,以免引发水肿,也是常见的心脏病的饮食注意事项。

少量多餐:同样属于常见的心脏病的饮食注意事项,心脏病病人不宜吃得过多,每日总热能分4~5次摄入,以减少餐后胃肠过度充盈及横膈抬高,避免心脏工作量增加。专家强调,晚饭应早些吃,宜清淡,晚饭后不进或少进任何食品和水分。

适当限制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心力衰竭时,每日蛋白质可控制在25~30克,热能600千卡;2~3日后,蛋白质可加至40~50克,热能1000~1500千卡。病情好转后渐增蛋白质和热能,但不宜太高,以免增加心脏的负荷。

适量运动

 运动是健康的保鲜手段。光吃不动易发胖,不吃想动白日梦,胡吃乱动最伤身,善吃会动才健康。人类的进化起始于直立行走,行走是一种摆幅运动,全身肌肉协调工作,促进血液循环。国外有人把双腿看作人体第二心脏,而我国也有俗话:人老先老腿,病从腿上来。在现代社会,双腿的功能日益退化,因此要加强双腿的活动,简单易行、老少皆宜的当散步,时间可长可短,速度可快可慢,一人独走,可东张西望胡思乱想,多人共行,能聊天谈心沟通交流,调节情绪,放松身心,十分有利健康。

 当然,中老年心脏病人最适合的运动根据自己的喜好还可以健步走、慢跑、踏脚踏车、打羽毛球等,1994年,美国运动医学会向中老年冠心病患者推荐能运动到大肌肉群且具韵律性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快走、慢跑、骑单车等,更建议心脏病患者可每周运动至少3次以上,每次20~40分钟,且为了减少运动伤害,暖身及缓和运动至少各需做10分钟。运动的强度则视患者的危险性来调整,以不会诱发心肌缺氧、梗塞或心律不整,且能有效地促进体能为原则。

 平时不常运动的患者,要从走路、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开始,适应后再循序渐进调整运动量。低运动量的园艺工作、家务劳动、跳舞等有助于改善肌肉张力、减少精神紧张、消耗多余的热量,尝试多做做,还是对健康有益的。

 运动一定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适度锻炼,切记不可过度运动。

劳逸适度

  生活中,精神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人是肥胖的高危人群,因为精神紧张引起内分泌失调,脂肪重新分布,同时,还会导致便秘,进多出少,而生活紧张、事务繁忙,会大幅度增加脑力劳动的时间,不断地减少体力劳动,从而减少了脂肪消耗的机会。不少熬夜族在加班加点工作后发现,不但没累瘦,反而“越紧张越胖”,对于有“三高”家族史的人来说,如果不保持正常的体重,会增加患“三高”的几率。和其他人相比,有家族史的人存在着一定的患病诱因,如果条件适合,就像种子在遇到适当的环境一样,很快会生根发芽。从临床上看,一般在三个月至半年左右,这种内分泌的失调就会表现出来,因此,要是精神连续处在“重压”三个月以上,一定要给精神放个“大假”。  因为过度劳倦,现在竞争激烈,工作紧张,必然要劳累奔波,劳则伤心,过度劳倦,久而久之就会患上心血管病.中医早有“五劳六极七伤”之说。

 近年有关过劳猝死报道很多,过度劳累成为公认的造成猝死的重要诱因。过劳的先兆症状主要表现在:

  1.“将军肚”早现。30~50岁的人中大腹便便者大有人在,这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的伴侣。

  2.脱发、斑秃、早秃。每次洗头都有一大堆头发脱落,早发性秃头或不断掉发都是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所致。

  3.频频去洗手间。如果你的年龄在30~40岁之间,排泄次数超过正常人,说明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开始衰退。

  4.性能力下降。中年人过早地出现腰酸腿痛、性欲减退或男子阳痿、女子过早闭经,都是身体整体衰退的第一信号。

      5.记忆力减退。开始忘记熟人的名字,心算能力也越来越差。

  6.肩部与颈部强直性发麻、肝功能异常,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心电图不正常。

      7.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8.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

      9.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感到不解乏,并很容易因为疲劳和苦闷失眠。

  10.经常头疼、胸闷、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

      11.肠胃障碍,食欲不振、没胃口,经常不吃早餐或是用餐时间不固定。

      12.体重突然出现较大变化。

保持糊涂

 情绪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对什么年纪的人来说,不良的情绪都是非常不利的。人的情绪一旦紧张、激动,会使得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加,结果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亦明显增加,加心脏病患者的病情。更严重的是,这些变化有时会导致致死性的心律失常,引起心脏骤停。

 对于心脏病的治疗过程中调整心态的观点,主要是从中医学的角度出发的。因为中医学认为百病生于气,“暴喜伤心,心气涣散”,如果情绪变化幅度过大,极易导致胸闷气短、乏力、心悸等症状出现。比如:过度生气直接导致的一系列反应,类似于冠心病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等。综上所述,治疗心脏病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心脏病患者多么重要。

 心态是健康的精神支持,养生贵在养心,养心贵在养德,不论贫富贵贱,高下不相慕,成不骄败不馁,养成一颗平常心。人生苦短,事难求全,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哪怕位居总统国王也未必事事称心如意,我们凡人更何必自己与自己较真。

 追名逐利太累,斤斤计较太烦,患得患失太苦,怨天尤人太忙。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烦恼是用自己的过失折磨自己,后悔是用无奈的往事摧残自己,忧虑是用虚拟的未知惊吓自己。种种不良心态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疾病乘虚而入,严重危害健康。

 地球照转,日子照过,遇事糊涂些,世事看淡些,开开心心每一天,快快乐乐每一时,不枉人世走一场,有人说累了就睡觉,醒了就微笑就是最简单的总结。

      养生七句话真的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但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定会获益非浅,就如《内径》所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内容来自网络,谨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网 ( 鄂ICP备20005464号-17 )

GMT+8, 2024-6-13 19: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