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23|回复: 20

2022年,是时候回归外企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25 11: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是时候回归外企了?-1.jpg
有趣的事实


大概去年底,我认识的一位互联网大厂运营,和我对接业务许久之后,有一天在群里 @我:
叶老师,我们有一个业务调整,以后有一个新同事对接你……
我猜到她要离职了,于是偷偷私聊问她去了哪里。
她告诉我,在大厂太累了,想换个环境,去了一家D打头的咨询公司,我一拍大腿,这不是我在 Mercer 的竞争对手吗?突然之间咋就变同行了呢?
后来想想也对,这姑娘95后,她的朋友圈,虽然不常更新,但大多是跳操、冥想、攀岩这种花式健身,想必对私人空间还是要求很高的。
少了一个靠谱的对接人,我还是挺遗憾的。
但是再想想,也可以理解。她不是我这两年遇到的第一个从互联网回流外企的打工人了。

昨天,一位朋友来咨询我夫妻两地分居的体验,说我跑去北京寡居两年,应该经验丰富……
我估计是他有变动,一问,果不其然,在国内某头牌物流公司工作的他,拿到了某国际物流公司的offer,要从深圳搬来上海了……
我惊讶的问:
到底外企涨薪多少,能让你承担这么大的家庭分居成本?
他回答:其实也没涨多少,但是你要知道:在民企上班,那个工作节奏和分居也没啥区别……
这种事情,在过去两年并不少见,各种岗位的互联网人,从销售、项目管理、甚至程序员,都决定不再留住互联网/民企卷了,回到了外企朝九晚六。
仿佛,外企又重新恢复了往日的荣光,成为打工人心目中的第一选择。
真的如此吗?
<hr/>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瞎说职场。
原文链接:
1998 - 2008 外企的黄金时代

外企的黄金时代从90年代开始,在中国加入 WTO 之后,走向繁荣。
马云有一次在阿里的会议上分享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实:  
他提到在非典前后那几年(2002年 - 2004年)里,阿里是很难招人的。原话是:
在杭州,在马路上,有两条腿能走路的人,我们的HR 基本上都找过了。
即使如此努力招聘,招来的人,阿里也留不住。「但凡优秀一点的人才,很快就会跳槽去上海加入外企的怀抱。真正能在阿里留下的反而是一些能力不强的员工。」
这就是当时的情况,事实上在阿里2005年开始做淘宝的时候,都没有人看好阿里能打败易贝……
然后,外企的黄金时代在 2008 年的金融海啸中戛然而止。
随后,在金融海啸的废墟里,新兴的互联网公司站了起来,互联网的黄金时代开始了。
在随后的10年里,互联网公司疯狂扩张,不计成本挖人才。一直被吐槽成:所谓的互联网业务不是 B2B 业务,也不是 B2C 业务,而是 B2VC 业务。
的确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互联网行业的最大客户不是 B 端买流量的企业,也不是 C 端消费内容使用互联网产品的网民,而是投资人。
而投资人在那段时间的逻辑不是公司有盈利能力,而是公司先疯狂成长起来,把市场份额占住,未来肯定能赚钱的。
作为外企人,我曾经疯狂吐槽这种行为——因为他们给一个应届生开出的薪资,足足比我们咨询公司翻了一番……
但回想起来,当年的外企何尝不是同样的逻辑?
全球500强企业,在国外的业务盘子已经很大了,短期内不看重中国市场是否盈利,加上21世纪初,中国员工薪资普遍不高。
所以,外企能在上海普通人一个月拿800月薪的时候,就开出1-3万的高薪策略。而在业务上,外企当时也不追求盈利,大家都认为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先把业务规模,团队规模做起来,未来总能赚钱的。
短期策略,往往是:把公司在全球层面的业务接一部分,给中国团队先做起来。没有太多压力。
我2005年毕业,2008年加入 Randstad。
当时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就是在外企干到退休,争取做个总监,最后实现年薪50-60万的小目标。
我曾想安安静静做个白领,朝九晚六,干到退休,开会时唠唠英文,谈笑风生间拉起一个一个的大活动,最后像公司的财务经理老阿姨一样,做到退休,全员送上大蛋糕,举办一个欢送趴体……
但是时代不答应。我的小目标,很快就暴雷了。

2022年,是时候回归外企了?-2.jpg
2008 年外企大裁员的故事,我之前写过,至今回忆起来依然记忆犹新。
2009 -2018 外企的备胎年代

2017年,一家咨询公司的HR和我商量过一件事,让我给他们的实习生做职业规划。
我很惊讶:
你们已经卷到这种地步了?已经开始给实习生做职业规划了?
她回我:不得不做。
他们往年每年都有庞大的实习生计划,几百号985/211的学生,规模很大,就是为了在毕业的时候,能够招到优秀的应届生。
但是,从2015-2016年开始,他们发现事情不对味了。
学生们浩浩荡荡来他们外企实习,然后毕业的时候,浩浩荡荡掉头去了互联网公司。几百号实习生,留下来的不足1/4
公司花了大钱,花了大精力,结果是为他人做嫁衣。
我一点也不奇怪,在那些年份里,我带过的很多学生都是拿着四大的offer做保底,然后努力去争取BAT,TMD的岗位……
可以说,在这10来年时间里,在顶级人才争夺战上,外企基本上就是互联网的备胎。
2009年,「大学生理想雇主榜单」代表了打工人的心态。
以商科名单为例,刚刚经历过金融海啸的华尔街金融企业全部绝迹,外企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溜烟的国企。

2022年,是时候回归外企了?-3.jpg
金融危机,严重动摇了中国职场人对外企的信心。
与此同时,2009年,微博开始内测;同年末,小米成立;2011年微信诞生,再之后移动互联网时期的新三驾马车,滴滴、美团和字节崛起。再之后,共享经济,P2P 纷纷来袭。
回头看那些年,每年互联网行业都会扔出一个关键词:

  • 2012年:页游井喷
  • 2013年:O2O
  • 2014年:互联网思维
  • 2015年:互联网+
  • 2016年:人工智能
  • 2017年:共享经济
尤其是是「互联网思维」,当年把外企的我们唬得一愣一愣的,以为自己是思维落伍了……
我还特意约了 Mercer 的老板在「皇太极」吃了一顿带有互联网思维的煎饼果子,给老板画着我自己都没看懂的饼——现在回头看,简直是失了智……
人才招聘侧也是如此,从 2015年开始,我明显感觉到当我想要招复旦毕业生、财大毕业生的时候,难度变大了。
须知,财大一度是我们咨询公司的应届生大本营。突然有一天,财大的学生还会来面试,但我们已经成为他们的备胎了。
当时面了一个复旦的姑娘,我特别欣赏,但是咱的薪水只能开到 9000多 x 13薪,而小红书给的薪水是 15000 x 16薪。
我当时就崩了,一个应届生开到这么高的薪水——当时在外企工作10年的我,也就2万多的薪水啊。
不仅底薪高,对于优秀人才还有期权激励。
我身边有不少同龄人,真的借助这一波互联网浪潮实现了财富自由,在北京上海这种地方搞了好几套,甚至好几十套房,甚至别墅。
一声叹息,我完全错过了。

2022年,是时候回归外企了?-4.jpg
2018年以后,打工人的躺平年代

造富时代,差不多在2018年结束了。
这一年
赶上造富尾巴的摩拜创始人胡玮炜拿到了美团的钱,成功变现了。
而心气更高的ofo创始人戴威到今天还没有给用户退完小黄车的押金……
2018年是有趣的一年,年初的单车大战落下帷幕,ofo拒绝合并,导致投资人的钱打了水漂。投资圈给钱的动力已经比往年小了很多。
年中,P2P一个接一个的暴雷,到了9-10月,原先火热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概念暂时都看不到变现的希望,而投资人的钱开始断流了。
到了年底集中大爆发。
对了,关注我比较早的粉丝可能知道,我是2018年加入的互联网行业——不错,就是传说中的49年加入国军。
互联网行业发展陷入了瓶颈,没有那么多造富的机会了,于是打工人很难不讨论工作量的话题,之前996没问题,大家都是冲着财富自由去的,今天加班是为了明天不加班。
现在没有了财富自由的机会,谁都不是傻子,是时候止损了。所以你会发现 2018年之后的互联网关键词变成了:

  • 2018年:互联网寒冬;
  • 2019年:996 福报——马老师一己之力;
  • 2020年:反垄断——马老师率先出头;
  • 2021年:取消大小周——感谢三胎政策;
当然,也有元宇宙这样的新概念,但是资本市场不再那么激动了,而打工人更加不买单了。
拿 B 站举个例子,2018年你加入 B 站,做个中层拿着期权加班,到 2020 年,估计抛掉股票就能在上海市中心买房子了。
但是……如果没抛掉,今天再抛,估计未必能凑足首付……
在这个背景下,回归外企,变得越来越靠谱。
反正钱差不太多,也没有了暴富的可能性,为啥不选择在一个能够实现工作生活平衡的地方工作?为什么不对口一个相对尊重下属的老板合作?为什么不找一家在裁员时本本分分,补偿高于劳动法标准的公司工作?
外企的优势和劣势

外企这么多年来,丢掉了薪资优势。
外企也有一些问题,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提到过,
包括:国际政治环境的恶化,骑墙空间的消失;中国职场人的成长瓶颈和信任危机
但也有些过去我们认为是外企的劣势,如今看来反而是一种优势,比如:
合规

外企讲究合规,所以在发展时总会给自己拓展业务添加各种限制。我之前分享过,给记者送两张100元的画展门票,足足让我走了3-4道流程汇报给总部的合规部门。
但回头看,合规带来了外企裁员中的规规矩矩。
稳健

外企讲究稳健,目标定好不会随便动,这导致公司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不能像初创公司那样及时转向,在过去10多年里,我们一直会吐槽外企在市场机会上的反应速度远不如民企来得快。
但相对来说,外企人也少了各种转换方向时的内耗和内卷。也不会因为上司的突发奇想就来回折腾下属。更不会以磨炼员工为理由,故意给员工添堵。
人性化 & 政治正确

外企文化讲究包容,我听到的最常见的说法就是 inclusion & diversity ——包容和多元化。
外企包容少数族裔,也包容职场女性。
我一个老同学在谷歌工作的时候,生孩子休假了小半年,然后回到岗位不久后得到了一个换岗的机会。谷歌的规定是在一个岗位工作满两年后,上级需要无条件放人,不能阻拦下属换岗。而她因为有半年的时间在休假,实际在岗位工作的时间不满2年。
她在谷歌的上司根本没有追究这种细节,反而向其他团队大加赞赏她的工作能力。
工作生活平衡

外企讲究工作生活平衡,所以业务效率上有时候的确没法和民企比,诺基亚、爱立信等大厂也曾被小米、华为反超。
但回头看,这种文化带来了员工相对比较高的幸福感,也降低了员工的焦虑感。
当然,我并不是说,互联网企业没有可取之处。据我所知,部分互联网公司的文化还是很开放的,也是接受员工工作生活平衡的理念的,福利也是很棒的。
说到底,怎么选择,还是看个人。你要的是更好的发展机会,更高的薪水,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平衡的工作生活环境。
毕竟在2022年的今天,更好的发展机会更少了,高薪更难了,为啥不追求一点能够追得到的幸福呢?

2022年,是时候回归外企了?-5.jpg
公众号:瞎说职场
我的知乎作品: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2-7-25 11: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22-7-25 11: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守规矩,不折腾
发表于 2022-7-25 11: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年底和今年不少认识的不少技术人也有回流外企的趋势
发表于 2022-7-25 11: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果现在感觉就是进外企的大门变得高度内卷,连大公司履历的镀金效应也不好使了,即使精心打磨了简历结果很多时候初筛都过不了。好不容易有了面试机会结果候选人一个赛一个强,即使进入终面发现也有N多候选人,只能祈祷命运垂青的同时准备其他的面试
发表于 2022-7-25 11: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酸葡萄吃的,省省吧
发表于 2022-7-25 11: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业市场是这样的,前几年没有人去外企,所以外企相对好进入,这几年外企重新受欢迎,自然竞争就激烈了(这两年裁员太狠了……
发表于 2022-7-25 11: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外企江湖也不好混,人虽不在外企,但跟一名声很响的外企长期合作,偶尔会听到他们团队内部的各种矛盾,用他们美国老板的话说就是每个人拉出来都很优秀,但作为一个团队,合作起来就很烂。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2-7-25 11: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22-7-25 11: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49年入国军。外企看行业,有的收入真的低,远不如当年。
发表于 2022-7-25 11: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考虑一个因素:外企在国内整体稳定性有多高,airbnb,kindle,不止一家了
发表于 2022-7-25 11: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外企会以各种理由裁掉老员工,如果员工仲裁,他们必会上诉,先拖你个一年半载,反正法务部闲着也是闲着,输了不就是赔钱吗,那三瓜两枣的钱人家根本不在乎,更不在乎在天眼查上留下一大堆的诉讼记录。但员工就不一样了,要么怕耗不起,要么怕留下打官司的记录,只能忍气吞生。
在这种“传统”下,高管们斗的不亦乐乎,用各种手段给人使绊子,坑人害人一应俱全,神仙打架,员工遭殃,受连累的那就对不起,直接走人吧。
有人就有江湖,哪里都一样。
发表于 2022-7-25 11: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民企稳定吗? 想想看[捂脸]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2-7-25 11: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22-7-25 11: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半斤八两。但这样也有一个因素要考虑,外企相对不卷的情况下,到了外企后如果想再回国内私企,会有一个适应期和竞争力的问题。没有对或错,看自己如何衡量。
发表于 2022-7-25 11: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十几年经济飞速发展 在民企大厂996牺牲身体、精神、生活换来的高收入,拿去投入到其他领域随便也能换来丰厚汇报(P2P、买房、各种借贷等);然而这两年明显不行了,各种骚操作各种暴雷,脑子清醒的都知道996就是找死,赶紧去外企捡条命回来
发表于 2022-7-25 11: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飙泪笑]物流老实说外企也挺辛苦的,毕竟挣钱不多,操心多啊,当然幺蛾子相对来说要少些
发表于 2022-7-25 1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央企国企一样远不如当年,工资总额来了后,现在各种限制、奉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网 ( 鄂ICP备20005464号-17 )

GMT+8, 2024-5-17 19: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