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13|回复: 20

2022年,消失的金三银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8 07: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消失的金三银四-1.jpg
写在前面

我平日有个习惯,虽然不看机会,也会定期更新简历。
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当你更新了简历,就会有猎头找上门,问我看不看机会。我可以凭借收到猎头电话的频率,大致判断我这个岗位在就业市场的受欢迎程度。
最让我感到担心的是,今年的市场行情,还不如疫情刚刚来的2020年。
去年互联网行业包括在线教育、买菜、视频、游戏等领域的裁员潮,让很多职场人重新回到了求职状态,想要看机会。而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更是达到史上最多的1076万。
这么多求职者,本来就不是金三银四能充分消化的。
更麻烦的是,很多企业不但没有扩大招聘规模,甚至还有一些企业不招人,把 HC 冻结了,部分受到经济冲击的民企在裁员,即便是稳如国企,如今为了应届生的就业稳定,开始放弃社招,只招应届生。
王兴说过一句:2019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这句话没想到实现得如此之快,2020年疫情来了,2021年政策转向,加上中美关系的持续恶化;2022年,可以算是集齐了所有负面因素:

  • 国际环境:国际局势恶化,之前只是嘴仗和制裁,这次,俄乌直接掐起来了。乌克兰的粮仓,俄罗斯的石油,大宗商品成本上扬在所难免。
  • 行业环境:政策持续,部分行业恶化释放出的人力,没有其他行业可以消化;
  • 生活环境:疫情反复,深圳封过城,上海说是没封城,其实也是封了,我个人已经在小区里封了2个多礼拜。
大环境不好,小环境也不好,就算自己情况好一点,求职面试还不见得方便。今年的金三银四,大概率要芭比Q了。
有意思的是,对于想要招人的企业来说,今年招人也特别难,因为职场人对于跳槽都抱有非常保守的态度。
除非你有一份稳定的副业收入,否则今年,我们的职业发展策略要更加谨慎。
<hr/>1、阴魂不散的疫情

2020年,武汉最危急的时候,上海还是做得不错的。
作为上海人,我们并没有体会到封城,封街道,封小区的体验。
但这一次真的是拉胯,不仅是防疫上,细节管理上,都让上海市民都很失望。
我的小区,封了两周了,周边的店铺基本都不营业了。
对我们互联网行业的上班族来说,2周也不算长,在家办公很快就过去了。
但是对于卖菜、卖水果的这种生意人来说,影响还不小,我家门口的水果摊老板都抱怨了,疫情开始扩大的时候,市场被封了,不得不换地方进货,结果自己店里每天只有2个小时有水果卖。现在更是直接停业了。
但房租可不会停啊。
年初疫情还没来的时候,我问过一个理发店老板,疫情对他生意的影响。
我以为是没啥影响,毕竟整个2021,上海还是相对安全的,上海的精准防疫也一度被各地称颂。
结果,他告诉我,他店的年收入比疫情前,足足少了30%,但是房租并没有一分减免。
再举一个例子,封我小区之前的一天,我正好打车,问了滴滴专车司机的体验,他说平时一天赚600-800。现在一半都没有。
但是,他还算运气好的,毕竟车是自己的,成本就是油钱。
他有一个也开专车的朋友,这几天都在哭,因为一天出去跑了10多个小时,只赚到几十块。
更惨的是,车是租的,一个月8400,相当于每天起床就是280的债务。他挣到的钱,连油钱都不够。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宋铮团队,用中国过去近两年城际卡车流量的月度变化,来衡量封城对当地及周边经济的影响。他的模型显示:
如果封城两周,造成的经济损失,为该城市当月GDP的32%左右,为该城市全年GDP的2.7%左右。封城取消后经济一般能迅速恢复到原有水平,但并没有反弹。
如果封城一个月,经济损失大致为该城市全年GDP的4.5%。
《大空头》有一句话让人记忆犹新:
失业率上升1%,就会有4万人丧命。

2022年,消失的金三银四-2.jpg
2、恶劣的国际局势

对于很多国人来说,很久没看过这么大阵仗的战争了,看个热闹。
但对于企业和企业背后的资本来说,战争永远是负面信息。
而对于职场来说,没有投资,就意味着没有机会
尤其对于很多致力于在中国投资扩大,持续服务中国市场的外企来说,今年会是比较纠结的一年。
俄乌战争,是第一个坏消息;打成持久战,是第二个坏消息
如果真的是闪电战,对资本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既成定局,算是负面消息的靴子落地了。
更没想到,战争前看似小丑形象的乌克兰总统泽林斯基打了一场漂亮的社交媒体战争(这段有机会,单独和大家唠唠,为啥打工人都需要社交媒体来打造形象)。
然后这位演员出身的总统,开始了他在社交媒体上的演出,时不时一身戎装,对内鼓励军队,对外要求欧美政府制裁俄罗斯,今天制裁普京,明天要求制裁俄罗斯金融业……
结果,欧美网友的情绪被社交媒体调动起来了,反过来施压政府,欧美政府不得不不断加大制裁力度,以及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
如今,说得出来名字的外企,基本都离开俄罗斯了……
资本是天然的避险倾向,如果贵国有风险,无论是经济风险、政治风险还是军事风向,资本都是要三思而后行的。
这些年在中国这样的案例也不少见。
我之前写过一个回答,企业外企文化温和,福利靠谱,但也有隐忧:
之前很多外企一直保持墙外一种说法,墙内一种说法,也活得挺好。
因为当时的中国市场是搁置争议,求同存异;而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网络气氛更偏向于:你不公开支持我,那你就是我的敌人。
注意,这种网络气氛不仅在中文互联网世界可见,国外互联网也是这德性,有一个名词叫做「取消文化」,为了政治正确,可以封杀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没邀请她参加哈利波特20周年的剧集。
如今「我从商,我不表态,我两头讨好」的骑墙派,已经越来越难有生存空间了。
这就是外企的尴尬之处。All in China,抢占全球最大的市场,曾经是很多外企的公司战略,但如今,随着全球化逐渐被反全球化取代……
同样的道理也发生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路上,华为作为代表受到了种种意料之外的麻烦,字节的 Tik tok一度被掐着要卖,当时的场景和如今英超的切尔西非常相似。
作为中国人,我们是幸运的,感谢强大的祖国,我们可以免于战争和疫情的威胁。但即便如此,战争和疫情会影响经济,而经济会影响我们的职业发展机会。

2022年,消失的金三银四-3.jpg
3、纠结的市场环境

距离上一个破局科技——移动互联网——已经过去10多年了。互联网企业,通过降维打击,把线下能薅的业务,基本都薅了一遍。
蛋糕没法做大了。但来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多。
不仅如此,为了未来中国有足够的人才,鼓励生育,变成了这两年的重要话题。
那些对生育、共同富裕带来负面影响的行业,也理所应当滴遭到了调控。

  • 房地产:核心的结婚成本+养娃成本;
  • 在线教育:鼓励鸡娃,提高养娃成本;
  • 游戏:据说是不能让孩子打太多游戏;
  • 外卖:开始讨论如何给外卖员安排社保……
之前作为吸引人才的主力公司,互联网大厂在这一波政策流里也是饱受铁拳。反垄断,避免大厂无序扩张,是好事,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大厂岗位的减少。加上美帝给中概股上眼药,如今的互联网大厂家里家外,被混合双打。
这些大厂,过往金三银四,招个几万人是常态。
就算是疫情爆发的 2020 年,在居家办公的金三银四里,我也见证了很多同事和朋友们,通过远程面试拿到了岗位,成功跳槽 BAT、字节、快手、美团等大厂。某种意义上来说,疫情还加速了他们的跳槽进度,因为在家办公,远程面试,实在是太方便了。
而今年怕是没这样的机会了,年前年后,BAT 都先后有裁员消息,甚至上了热搜。

2022年,消失的金三银四-4.jpg
如今,肯定是指望不上他们了。
如今还算比较火热的行业,芯片行业算一个,毕竟不能被人卡脖子;新能源汽车算一个。
移动互联网是基于智能手机起来的,下一个智能设备,大家基本看好的都是智能汽车。当然,进入门槛也不低。
先恭喜汽车行业的朋友们,抓紧时间转型吧。

2022年,消失的金三银四-5.jpg
对于普通打工人来说,我把 2008 年积累的一点经验分享给大家,供参考吧:
1、控制现金流

在这个年份里,不要做大额投资,尤其是避免高额贷款。
手里要有足够的现金,这笔现金能够帮你熬过潜在的风险,无论是重疾,还是2个月的空窗期。
打工人的容错率是极低的,环境不好时,不要拼命给自己上杠杆。
2、别裸辞

再好的年份里,我也不推荐裸辞。理由写过:
在奇葩说的一次辩论里,支持裸辞的詹青云提到了裸辞的种种好处。
但是有一点她并没有提到,这些好处基于一个大原则,你有足够的容错率——要么非常优秀,企业都跪着你;要么不差钱,裸辞也不会影响生活质量。
而今年,我们可能并没有那么好的容错率。
3、掌握远程面试技能

远程面试,和面对面面试,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拥抱远程面试,很多一面都是通过远程面试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远程面试,吸引面试官的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
我曾经分享过一篇远程面试需要注意的事项,再次分享给大家:

4、不要逃避


害怕变化,害怕挑战,是我们人类的本性。但能克服这种情绪才尤为可贵。
很多小伙伴来问:

  • 经济形势不好,辞职去读MBA如何?
  • 毕业不好找工作,再去考研如何?
我的回答是:如果读书本身是在你职业规划中的,没问题;如果你为了躲寒冬去读书,这就很成问题。
因为你选择在困难的时候给自己加杠杆了,如今读 MBA 也不便宜——脱产两年,加上学费,可能就是几十万的巨款了。
但如今,越来越少的企业,愿意为MBA/研究生的学历买单,尤其是脱产读书的学历买单。除非你有科研成果。
如果说,职业发展,真到了需要通过读书来破局的状态,那自然没问题。但如果是为了逃避困难时局而脱产读书,往往会在再次重返职场时,遭遇更大的阻力。
当然,你家里有矿,非要给教育事业添砖加瓦,那也算了。最怕就是本身储蓄有限,家庭条件也凑合的小伙伴,为了读书倾其所有。
然后一心指望读完书出关后,寒冬已过,offer随我挑,这就很天真了。
5、继续做好职业规划

大环境不好,不要跳槽,这话对吗?
有点道理。毕竟跳槽有风险。
可能刚跳槽,业务线被砍了,反而丢了工作。也可能遇上企业裁人,先从没有过试用期的新人开始。
但这句话并不是普世真理。
如果你在上家公司待了 5-6 年,陷入职业发展的瓶颈。按照你的职业规划,是时候跳槽了,那大环境不应该成为阻挡你的理由。
1)职业发展,没有安全可言

几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从树上下来,开始在草原上觅食,可以说是巨大的风险。但也是因为甘于冒风险,让我们的祖先在更开阔的草原上存活了下来,最终演化出了我们。
今天,我们知道这个风险,值得冒。
很多人把风险作为一个负面词汇,但实际上,有「危」的地方,也有「机」。
风险不是敌人。它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一部分。
所谓职业发展的每一步,就在冒风险,无论是升职还是跳槽。
没风险的职业发展机会,往往竞争者很多,大家都不愿意冒风险;没风险的职业发展机会,往往不可能是帮你实现职场破局的黄金机会。
2)学会评估风险

LinkedIn创始人Reid Hoffman在他的书中《the startup of you》里这样描述过风险的特点:
首先,我们习惯于夸大风险,这是深藏在我们基因里的。远古时期,看到狮子就躲起来的智人往往活了下来,而看到狮子觉得问题不大,不一定比我跑得快的智人应该都绝种了。
做职业方向决策时,风险当然需要考虑,如果这个职业选择会导致你永远事业,伤害身心健康的话,那绝对不能去尝试。
但如果你已经规划好自己的财务支出,即使短期失业也不会影响生活,而跳槽后最糟糕的状况,也不过是休息两个月,降薪找工作。
如果这个机会足够好,这个风险我愿意承受。
3)追求零风险,往往是最大风险

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美国西部有大片森林,森林火灾频频发生,美国林务局之前采取的应对方案是,不能冒任何风险,有火就得第一时间扑灭。
但就算这样,美国还是遭遇了史上最严重的火灾。
为什么?
树木一直在枯死,多年没有山火,所以枯木一直囤着没烧掉,最后在一次巨型火灾时全部派上用处,烈焰滔天,无从施救。
后来科学家建议,发生火灾时,应该让森林大火适度燃烧,在每次小火灾中不断消耗掉枯木,避免积累过多枯木造成不可收拾的大火。
风险也是如此。
越是想要逃离风险的人,往往越缺乏应对风险的能力。一旦风险真的发生,对他而言就是灾难。
我看过一个视频,一群被裁掉的收费站工作人员,围堵领导要说法。其中一个大姐说:
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献给收费站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当初以为是一份终身的铁饭碗,而在事后才发现,失去了这份工作后,完全无法立足于社会。
如今,哪里有100%毫无风险的工作。
适当的接受一些小火灾(风险),要比一次性被地狱大火烧光,来得合算很多。

2022年,消失的金三银四-6.jpg

相比逃避风险,有选择地承担风险,提升了你的竞争力

首发于公众号:瞎说职场
我的知乎作品:
知乎盐选 | 如何写出一份优秀的个人简历?
发表于 2022-4-8 07: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润[惊喜]
发表于 2022-4-8 07: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老师的文章都很有益
发表于 2022-4-8 07: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互联网和教培行业裁员潮,房地产被裁和受波及的面更加广[发呆]
发表于 2022-4-8 07: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感触
发表于 2022-4-8 07: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今年不管哪个城市,金三银四都消失了,还是力求稳定比较稳妥
发表于 2022-4-8 07: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很好,但是为什么最后要加上老鼠[大哭][大哭][大哭],为了防止再看一次吗[捂脸][捂脸][捂脸]
发表于 2022-4-8 07: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通透[机智]
发表于 2022-4-8 07: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金三银四,但工作还是要找呀。尤其是那些被裁掉的人,他们找工作被动的放在了全年了
发表于 2022-4-8 07: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迄今只有欧莱雅和一个药企的猎头找过我。一般我一年就知道10来个工作机会(因为自己没打算跳槽,所以都是联系着打听市场行情)。今年少了30%吧
发表于 2022-4-8 07: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生在中国,我们的幸运的[赞同]—是不是又要我跪下来感恩?
发表于 2022-4-8 07: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今天得猎头电话跟往年相当。整个行业还在抢人。不过,抢人的从互联网变成了芯片行业。
发表于 2022-4-8 07: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有感触。今年的金三银四特别寒冬
发表于 2022-4-8 07: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赞同]
发表于 2022-4-8 07: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查看图片
发表于 2022-4-8 07: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能源也还算好
发表于 2022-4-8 07: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裸辞了,还在找工作。。
发表于 2022-4-8 07: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惊喜]嘴巴上都说润,留学生回国率缺越来越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网 ( 鄂ICP备20005464号-17 )

GMT+8, 2024-6-1 18: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