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5|回复: 0

“免费WiFi“的阵痛与黄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24 10: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首发《经观》APP营销专栏)
作者:袁俊
  315晚会点评的“WiFi助手“或者类”WiFi助手“一类软件,让这个领域瞬间成为曝光在公众面前的展示区,参照315晚会所报道,大量此类软件不仅无法连接免费wifi,且还具有着包括后台强制启动以及对用户信息获取等诸多”阴暗面“动作。然而——这一切,并不只是开始。
需求强烈VS欲求不满
  “WiFi助手“这一类软件的问世,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正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国人们还在抵触插卡游戏机但是极度推崇个人电脑,又受制于电脑昂贵的价格时(上世纪90年代,原装台式机12000以上屡见不鲜,而自己拼装机都得7500左右的价格,所以包括笔者在内的一代人,都练得一手自己买硬件可以装一台台式机的好把式),留出一个极其诡异的产业空间叫做“学习机”,即插上游戏卡可以打游戏的键盘,理论上还可以练习五笔输入法等电脑基本操作。时过境迁三十余年,再看学习机,毫无疑问具有极强的时代烙印,但在问世伊始,却的确席卷大江南北,尽管没有权威性数量统计,但可以相信,中国大陆境内,学习机的保有量很长时间内远远超过家用台式电脑数量。
“WiFi助手”类应用,同样在一个特殊产业阶段浮出水面,当时,移动设备操作系统用户正在从NOKIA所统治的塞班6,规模化迁移到iOS或者Android,期间,自然会衍生出三大显著特征:其一,移动带宽速度提升,移动带宽资费下降;其二,搭载iOS或者Android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年年攀升;其三,操作系统应用生态发展进入快车道,开发者在生态内寻找到生存空间。可就在这积极利好的移动时代奔腾而来时,所有的岁月静好并非一触即就,相反,均需要遵循若干年不断增长的趋势,循序从零到一到一百,就在此一步一个脚印普及移动互联网的长征道路上,无可避免面临着移动宽带业务带来的不良用户体验,突出显示在:首先,资费尚未到人人都觉得可以无视随时联网的地步;其次,当时3G到4G(现在是4G到5G)的通信基础成长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区域信号连接不畅;再次,高并发带来的移动端数据上传下行速度缓慢的现象,客观存在。
于是,到任何朋友家/咖啡店/餐饮店/图书馆,落座后掏出手机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家有没有WiFi?”,更有甚于,一些略有点段子意味的信息称,一家餐饮店的门口是否贴有“本店提供免费WiFi”,在当时是吸引顾客进门落座的基础配置。
就在这种用户移动上网需求强烈但是欲求不满的空窗期,“WiFi助手”类应用不声不响问世,且几乎不声不响赢得了大量用户的极度认可,究其根本,源于移动上网需求与移动上网条件之间存在让用户严重不适的痛点,而“WiFi助手”类应用则抓住这一痛点,深深打动了数亿手机用户按下安装按钮。
罪本罪VS罪非罪
“WiFi助手”类应用,原罪远不在于315晚会提到的这一些流于表层的显性信号,或者说,315晚会的立场源于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自然而然会从立场出发,提炼出消费者关注的视角进行聚焦,而一些更为深层次的法理、道德、伦理面的冲突,其实315晚会历年来都很少提及。
“WiFi助手”类应用,本不是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小开发厂商的专利,315晚会所现场揭示的界面,下载了数十个此类应用尝试一个一个连接WiFi,均为厂牌名称扔在大街上问一百个人会遇到一百个懵逼表情“这是什么东西”的小杂鱼。其实,中国互联网的巨头,并没有放过“WiFi助手”这一空前巨大的价值领域,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笔者这里并不点名,但是看官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研究研究各大应用商店,互联网头部厂牌很久以前就推出过“WiFi助手”APP且长期运营,装机量还相当不低。
聚焦免费连接WiFi这一功能,本质源于特殊场景的价值背景,但凡是对于频繁切换空间场景且又重度联网用户而言,7X24小时挂互联网,可以严重缓解断网症候群。从互联网厂牌的视角看来,就算是认识梁静茹,也没有勇气拒绝这一高频刚需应用场景带来的诱惑。至于切入这一移动应用场景后的商业化变现?是开屏广告?用户增值付费?还是后台自动启动扒用户隐私数据?此乃不同厂牌的道德上限下限的选择,可这一场景,错过是绝对有罪的——基于这种思维方向,研发门槛并不高却很吸引人的“WiFi助手“类APP自然而然涌现出数十个乃至于上百个,长得都很像,而且除了开发者,谁都分不出谁是谁。
当我们聊到“罪”和“非罪”这个话题时,并不想沿着CCTV的315路线进一步深挖,正如本段落开篇时提到的,315考虑的是普众消费者权益层面的视角,挖掘的角度自然而然会处在能形成公知共识的水准,对普众消费者而言,更容易清晰意识到自己的权益被不法侵害。
如果换一个远程视角审视“WiFi助手“类应用,对其技术原理进行解读,会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几乎所有的“WiFi助手”应用,都秉承一个套路,即打通用户和用户之间的密码池,即A用户登陆过某WiFi密码,使用该WiFi助手APP的B用户,则自动调用此密码,帮助B用户免密码连接WiFi。这一逻辑的底层拷问在于,WiFi的提供者,向A用户提供免费宽带连接的意愿存在前提下,并没有同意向B用户也提供免费宽带连接,这一项未经授权的使用权转移,不知不觉中将免费宽带提供者权益变成一种无保护的裸态。
“WiFi助手”的“罪”与“非罪”之争,聚焦在显而易见的后台自动启动和窃取用户数据,是表象,而法理层面的侵犯免费宽带提供者权益,系此现象的本相,而在本相尚无针对性法律法规以及司法实践可以形成定论之前,先聚焦表象解决部分问题,或是数字社会治理的阶段性成果与必然。
本初与黄昏
所有创新,均基于需求,而判断创新价值则在于解决需求是否赢得需求者认可并且寻找到为这种便利性买单的群体。“WiFi助手”的问世,毫无疑问具有创新的动机性和历史必然性,拷问其局限性与不足的同时,全盘否认其创新性,亦是一种盲目和极端。
回到创新的可持续性问题视角,不得不提另外一个非常有趣的近年故事。众所周知,共享充电宝,系共享经济轰轰烈烈又轰然倒塌之际,残留下来获得还不错的一种共享业态,而对于共享充电宝的价值可持续性,同样存在争议。追究共享充电宝的价值,势必离不开移动设备充电的刚性需求,可伴随移动设备快充技术以及续航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数年后的移动设备,将会具有较强的续航能力。场景一:上午出门之前发现手机没有电,刷牙洗脸时,手机进入快充,20分钟后出门,手机电量已经可以保障相当长时间使用;场景二,由于电池续航技术稳步发展,未来的满电移动设备,可以续航更长时间。当这两大场景在技术发展面前逐步普遍时,共享充电宝市场,未来究竟是增量?还是减量?
且不回答共享充电宝的终极疑问,类似探讨转移到“WiFi助手”类应用,回溯此类应用问世的原生需求,系移动带宽不稳定、移动带宽资费昂贵、移动带宽存在信号覆盖死角这一系列痛点所提供的空间。于是,问题来了,这一系列痛点,伴随5G基站的快速密度化,伴随运营商不断调低收费,伴随5G以及未来6G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系列痛点的“疼痛度”,提升还是降低?
仍然回到“WiFi助手”,315给这个应用领域乱象,狠狠敲了一记警钟,侵犯使用者权益的作者,于法难容,于理难容。那么当这一应用的价值环节存在侵权的先天不足,而未来产业价值空间又未必还会持续增长的时刻到来,“WiFi助手”类应用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之路,通往丰茂?抑或通往黄昏?
或许这是每一位从业者,内心各有各答案的判断与选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网 ( 鄂ICP备20005464号-17 )

GMT+8, 2024-6-1 21: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