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9|回复: 0

2022互联网寒冬真的来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16 19: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是一年金三银四,不过2022的金三银四似乎有点不一样,不仅没有去年的红红火火,反而透露出一丝寒意——多家大厂传出裁员的新闻。于是,人们又惊呼,互联网寒冬来了。
其实几乎每年,媒体都会报道一轮互联网寒冬,如果在搜索引擎上,键入年份+互联网寒冬,你会看到一堆资讯。
大厂裁员“过冬”,互联网大变天,2022年又该何去何从?
2021年一起努力应对互联网寒冬吧!讲的太清楚了
2020会好吗?互联网还会继续寒冬吗?
为什么说2019年是互联网寒冬
2018年互联网寒冬的本质是什么?
这不禁让人疑惑,一个“人均百万”、年年高速增长的行业,又怎么会年年寒冬?
如果要追溯“互联网寒冬”的说法,那么要回溯到2008年了,那一年,恰逢全球金融危机,马云给员工发了一封内部邮件《冬天的使命》。
各位阿里人:
对阿里巴巴B2B的股价走势,我想大家的心情一定很复杂!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对目前大局形势和未来的一些看法,也许对大家会有一点帮助。
大家也许还记得,在二月的员工大会上我说过:冬天要来了,我们要准备过冬!当时很多人不以为然!其实我们的股票在上市后被炒到发行价近3倍的时候,在一片喝彩的掌声中,背后的乌云和雷声已越来越近。因为任何来得迅猛的激情和狂热,退下去的速度也会同样惊人!我不希望看到大家对股价有缺乏理性的思考。
去年在上市的仪式上,我就说过我们将会一如既往,不会因为上市而改变自己的使命感。面对今后的股市,我希望大家忘掉股价的波动,记住客户第一!记住我们对客户,对社会,对同事,对股东和家人的长期承诺。 当这些承诺都兑现时,股票自然会体现你对公司创造的价值。
自此以后,年轻、充满不确定性的互联网行业每年都会遭遇“寒冬”。
但是,这与事实相去甚远。让我们换个角度来观察“寒冬”,在百度指数中输入“裁员”。

2022互联网寒冬真的来了吗?-1.jpg
在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波峰。
第一个波峰在2012年,正是PC互联网式微、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前夜。
第二个波峰在2015年,正是O2O爆发、新零售兴起的前夜。
第三个波峰在2018年末、2019年初,正是移动互联网红利耗尽的时候。
第四个波峰在2020年初,正是新冠疫情爆发的第一年。
第五个波峰就是在2021年下半年至今。
从这个角度来看,2021年末、2022年初确实可以称得上遭遇了一波小寒潮。
不过,这波寒潮与以往的寒冬有何不同呢?
一、行业红利消失。2012年和2015年,移动互联网和新零售给互联网带来了足够的红利,也给行业从业人员带来了可观的回报。但是到2018年末、2019年初,这些红利都几乎消耗殆尽,消费互联网(toC)新的爆点主要就是下沉市场和直播,不过这两块给行业整体带来的增量都有限。被行业寄予厚望做大蛋糕的则是产业互联网(toB)和出海,不过这两块都碰到了不小的挑战。出海遭遇的是中美冲突、民粹主义兴起、全球化进程受阻。产业互联网遭遇的是行业逻辑大变,toB赚钱效率远不及toC——去年底SaaS头部企业北森发布的招股书披露企业巨亏,也给toB从业者泼了一盆凉水。
二、政策红利消失。从20年支付宝上市叫停,到21年互联网行业全面反垄断,再到教育双减、社区团购叫停,这一系列事件背后是政策的影子,互联网一下子从“香饽饽”变成“过街老鼠”。大厂的经营方向开始改变,腾讯白送京东股份、阿里全面退出微博;创始人选择资金的方向开始改变,尽量不再选择美元基金。
三、大厂开始裁员。22年这波裁员与19年那波裁员还有一个大的区别,19年那波裁员的主力军是创业公司,大厂特别是阿里腾讯并未裁员,但是今年阿里腾讯都传出了裁员的消息,我与在阿里腾讯的多名朋友确认,裁员消息属实,但裁员比例并没有明确消息。
这么看来,2022这个金三银四真的不好过。
小伙伴们随之可能产生一系列问题:怎么看大厂裁员?大厂还值得去吗?互联网是不是不行了?
在我看来,这是一次迟到的去肥增瘦。大家经常在新闻上看到大厂卷、996,但是殊不知,躺平的也大有人在。追求多元化、自己干的大厂,有太多躺平型、PR型、不过脑子型的业务。
以滴滴爆出裁员消息为例:

2022互联网寒冬真的来了吗?-2.jpg
2.14滴滴爆出新闻裁员。

2022互联网寒冬真的来了吗?-3.jpg
当天股价逆市大涨。
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落到每一个个人、家庭身上就很难讲了。
而且作为行业领头羊的大厂收紧政策,对整个行业都有示范效应。再加上大量裁员员工外溢,必然导致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这种情况下,跳槽必然是需要更加谨慎的。
如果你正处在职业上升期,有好的赛道和发展空间,那么动的必要性就没有那么大。如果已经碰到一些瓶颈,又缺乏大厂的经历,那么还是可以考虑大厂的,毕竟大厂的福利待遇、人才密度、学习培训资源都远胜创业公司。
至于互联网不行了?那就是无稽之谈了。毕竟发展速度和利润空间超过互联网的也没几个行业,不过我们确实要适应不再有那样每年翻番超高速增长的日子了。长期来说,这是好事,这几年的高速发展让整个行业都弥漫着一股浮躁的气息,我们应该有更多的耐心,更踏实地沉淀客户价值,更好地反哺社会。
当下,我们应该规划好自己的职业路径,看清发展的方向。从大的原则来看,脱虚向实是最关键的点,这段时间互联网人才跳向主机厂也成为一股潮流。从前面提到的几个方向来看,个人认为,直播和下沉市场的红利已经不再充裕,产业互联网(toB)、出海虽然碰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未来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我个人在toB领域深耕十余年,确实感受到19年之后整个行业发展在提速,不过大家需要适应每年最多30%的增长,增速不一样,很多核心逻辑都在变。另外,和互联网有一定联系的硬科技也是21年开始被提到比较多的点,不过它和出海这块我都了解不够深入,如果有做这两块的同学可以留言交流下发展情况。
总的来看,2022年的金三银四确实让我们感到了一丝寒意,不过寒冬也孕育着春日的机会,我们正处在巨大变革的前夜,希望每位小伙伴都工作顺利、生活顺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网 ( 鄂ICP备20005464号-17 )

GMT+8, 2024-6-2 23: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