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28|回复: 0

【浙江|杭州】【年薪20-50w+24w生活补贴+15w科研经费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6 10: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是由浙江大学和杭州高新区(滨江)政府承办的政府支持、产学研结合、市场化运作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围绕信息和生命健康领域,研究院现设四大研究中心,主要开展信息技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和智慧医疗等领域的技术研发。
因科研项目需要,现启动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工作,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具体招聘信息如下:

研究方向

国产信创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软件、智能软件、信息安全、健康信息等。

生命与大健康研究中心:生物基础研究、心脏瓣膜系统研发、肿瘤免疫治疗、神经疾病诊治、CAR-T细胞研究及临床医学转化、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等。
儿童健康创新研究中心:儿童健康数字装备、儿童遗传病精准医学、出生队列等。
智能医疗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智能分子影像与分析、微纳传感与检测、智能诊疗、智能医用机器人、生物医用材料等。
01 招收条件

1.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35周岁,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毕业的优秀博士毕业生(含应届生或博士毕业未满三年);2.博士期间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过较高水平学术论文;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浓厚的研究兴趣,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符合拟开展研究方向的基础和背景;4.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富有责任心和团队协助精神,能够在研究院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02 中心简介与招收需求

国产信创技术研究中心简介
国产信创技术研究中心面向信息创新技术的生态体系,同时广泛联合华为、神舟通用、安恒信息、联汇科技等我国信息创新技术头部企业,组织开展与国家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科技创新,从源头上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面向医疗健康、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引进转化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孵化一批产业化成果,搭建产研合作“戏台子”;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打基础,谋长远,紧紧牵住未来信工医技术发展的“牛鼻子”。中心下设浙江省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创新科研实验室、企业联合实验室三大平台。集聚了浙江大学、牛津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等众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面向信息创新技术的生态体系,聚焦国产芯片(鲲鹏、昇腾)、健康信息、工业软件、信息安全、智能软件五大科研方向,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引领新型信创技术发展。
招聘需求
研究方向具体方向专业要求
基础软件与系统软件中台软件、内存数据库、基于FPGA的系统架构、分布式计算、操作系统等。计算机、软件、网络空间安全、电子信息、数学、控制等相关专业
服务计算与现代服务业微服务、服务推荐、服务计算、云服务、边缘服务、IoT服务、服务网络、服务优化、健康服务、制造服务、遥感大数据等。
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数据定价、数据治理、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计算机视觉、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
网络空间安全网络安全、内容与多媒体安全、软件安全、系统安全、人工智能安全、数据驱动安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
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智能物联网(AIoT)、端-边-云协同计算与优化、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嵌入式系统等。
健康信息创新健康医疗大数据治理、数据要素流通应用、隐私计算、数字孪生、智慧公卫与智慧医疗等。

简历投递方式
联系人:邹老师
电话:15553581388邮箱:zouzf@zju-bj.com邮件投递:请将详细个人简历和学历学位证明发送至招聘邮箱,邮件以“姓名+应聘岗位”命名。
导师简介
尹建伟,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产信创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电子服务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浙江大学高分辨对地观测工程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负责人。担任科技部2035现代服务业战略研究组成员、“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家组专家、浙江省科技厅新一代信息技术专家组成员,服务计算顶会ICSOC2020名誉主席,CollaborateCOM2020、CBPM2015大会主席,IEEE SCC2020、ICSOC2018、ICDCS2017 Application Track、CCF NCSC2016、CBPM2016、IEEE CIC2015等国内外相关知名会议的程序委员会主席或共同主席。在TC、TSE、TKDE、TPDS、TSC、TMC、TII、TCBY、CHI、ICDE、IJCAI、AAAI、ICDCS、CIKM、ICSOC、ICWS、SRDS等国际期刊及会议发表百余篇论文,获得2项PCT国际发明专利授权、108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获得多项科技进步奖项。
纪守领,兼任佐治亚理工学院ResearchFaculty,获佐治亚理工学院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入选国家和省部级优秀人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与安全、数据驱动安全、软件与系统安全和大数据分析。担任ACM、IEEE、 IEEECOMSOC、CCF、CAAI、CCF数据库专委会委员、CCF区块链专委会委员、CAAI人工智能与安全专委会委员、CCF YOCSEF杭州主席、CCF YOCSEF杭州副主席、KSII Transactions on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TIFS)编委、《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专刊编委。承担或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5项国家级重大项目。
邓水光,IET Fellow,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电子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IEEE TCSVC Rising Star、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微软学者、百人会英才、CCF服务计算杰出成就奖、中国高被引学者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服务计算和大数据等。担任IEEE Trans. on Services Computing、Knowledgeand Information Systems(KAIS)、Computing (Springer)、IET Cyber-Physical Systems: Theory & Applications等国际期刊Associate Editor。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
韩蒙,原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Kennesaw State University)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终身副教授,现为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全职研究员。入选浙江省级人才计划。专注于从事数据驱动的智能应用,金融科技,以及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的有关研究。截止2021年,韩蒙教授共计发表学术会议及期刊论文、图书章节等出版物60余篇, Google Scholar被引用数超一千一百余次,已获得1个最有影响力期刊论文奖,3个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以及2个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候选奖。目前已完成或开展有关智慧金融、数智融合、以及智能安全有关的多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项目,并建立了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癌症中心、疾控中心以及多家美国财富500强企业的紧密合作。
孙斌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国产信创技术研究中心全职研究员,软件及人工智能专家,在工业声音识别、图像识别、平台型软件开发等方面有较深入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经验丰富。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一等奖,浙江省软件杰出人才,姑苏创新领军人才,兼任湘湖高新技术应用研究院李群与图像研究中心主任。

生命与大健康研究中心简介
生命与大健康研究中心瞄准国家生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以攻克重大疾病为目标,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和需求,围绕重大疾病进行高水平联合攻关,从生物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研究、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中心占地面积七千余平方米,涵盖基础实验平台、SPF 级实验动物中心、P2 生物安全实验室、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聚集国内外高水平医学人才、技术、项目,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医学创新平台,培养与汇聚于一体的产、学、研、用协同的医学顶尖人才培养和创新项目孵化机构。中心同时服务于杭州高新区(滨江),为新一轮的高新区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和人才活力,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水平的生命健康产业聚集区,和生命健康领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标杆,引领杭州高新区(滨江)乃至全省、全国生命健康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招聘需求
招聘团队研究方向专业要求
王建安心脏瓣膜病和心肌梗死研究生物学、医学、组织工程等相关专业
孙毅1.肿瘤的分子生物学;2.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免疫学、基础医学、药学等相关专业
胡新央干细胞与心肌修复、冠脉介入与功能学研究生物学、医学、组织工程等相关专业
张建民1.脑机接口临床转化研究;2.脑功能及神经调控临床转化研究。生物学、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等相关专业
钱文斌1.CAR-T和CAR-NK疗法;2.溶瘤病毒疗法;3.血液肿瘤精准诊疗。生物医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学等相关专业
黄品同1.超声空化药物、基因递送与抗肿瘤、生物膜药物抵抗等治疗;2.超声空化关键技术的研发和超高分辨超声成像。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细胞生物学、材料化学、信息学等
刘先宝心脏瓣膜病的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生物学、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等相关专业
余红1.衰老对干细胞生物活性及血管新生能力的影响;2.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在抗衰老和治疗心血管病中的应用;3.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4.提高干细胞的活性及疗效的机制研究;5.外泌体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基础医学、生物医学、药学类等相关专业

简历投递方式
联系人:褚老师
电话:18867509568邮箱:chusy@zju-bj.com邮件投递:请将详细个人简历+近5年代表性成果+学历学位证明发送至招聘邮箱,邮件以“姓名+应聘岗位”命名。
导师简介
王建安教授,生命与大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围绕临床关键问题潜心开展从基础、转化到临床的系统性研究,在经导管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冠心病介入治疗和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等领域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其中在JACC、Circulation、PNAS,Circulation Research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 论文202篇(通讯作者125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5 项(转让1 项)、获何梁何利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国家白求恩奖章。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1项、担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卫生部行业基金负责人、《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会长、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规范整顿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美国UCLA 里根医学中心客座教授。
孙毅教授,生命与大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原美国密歇根大学副教授 (2003-2008), 终身教授和放射与肿瘤生物学部主任(2008-2020),密歇根大学 Lawrence-Krause 讲席教授(2019-2020)。2012年入选美国科学促进会 (AAAS) 会士(Fellow)。2014-2018年出任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首任院长。2020年4月起,任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研究所和转化医学研究院。孙毅教授长期从事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分子标志物/抗肿瘤分子靶点鉴定以及小分子抗癌药物开发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首次克隆了凋亡敏感基因(SAG),作为CRL(Cullin-RING ligase) E3连接酶的催化核心分子,鉴定了SAG在细胞凋亡, 肿瘤发生, 新生血管形成和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目前正在研发CRL E3连接酶和类泛素化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是该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军者之一。
孙毅教授的工作以通讯作者发表于 Dev Cell, eLife, J Cell Biol, J Clin Invest, Mol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 Science Adv.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论文累计250多篇,累计引用次数 >28000次,H指数72。获得授权国际国内专利10项,相关研究获得多项国内外科研基金资助。兼任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和80多种国际学术期刊的特邀审稿专家。
胡新央教授,生命与大健康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大院区副院长,浙大二院科研部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以项目负责人承担科技部863项目1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以及浙江省重大专项等多项课题。目前兼任美国ACC协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工作组副组长、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卒中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等,并担任Circulation Research杂志编委和JCMM杂志副编辑。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Sciencetranslational medicine、Advanced Science、Circulation research、Stem Cell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75篇,研究成果获美国心脏年会(AHA)最佳循环研究论文奖,并写入中国专家共识。以主要成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
张建民教授,生命与大健康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兼脑科中心、脑血管介入中心及脑胶质瘤中心主任;浙江大学脑医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脑机接口临床转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大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医师。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兼脑血管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外科基础及临床分会副主委,中国卒中学会常务理事兼脑血管外科分会副主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分会常委,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会长,浙江省卒中学会会长,浙江省神经外科技术指导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及浙江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副总编、《NEUROSURGERY中文版》副主编兼脑血管外科分册执行主编,《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委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63课题等国家级课题3项,近5年共发表SCI论文150余篇;参与编著专著及教材5部;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4
钱文斌教授,生命与大健康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浙江大学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淋巴瘤学组副组长,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罕见病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侯任主委,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副会长。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lin Cancer Res、Leukemia、Mol Cancer Ther、J Hematol & Oncol、Br J Haematol和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 Therapy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SCI论文60余篇。作为副主编参编【CAR-T细胞治疗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和面上项目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和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等5项。作为负责人或主要成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近10项。
黄品同教授,生命与大健康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学者,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浙二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 超声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位点负责人,国际超声造影学会(ICUS)理事,世界超声医学与生物医学联合会(WFUMB)肝脏超声造影指南修订专家组成员,CEUS LI-RADS国际专家工作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超声介入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分子影像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医学影像学分会副会长,浙江省超声医学分会候任主委,浙江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会长;担任Cancer Letters(IF:8.679),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IF:2.205)等杂志编委,国际期刊BIO Integration共同主编。主要从事超声造影的临床诊断和超声引导下的肺癌、肝癌、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肾癌的微波消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其中面上项目2项(已结题)、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科研仪器专项1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已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在研);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项目1项(首席)(在研);主持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在研);国际多中心合作项目7项(clinicaltrials已注册)。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项(含国际专利1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50多篇,其中SCI论文80多篇;担任《中国超声造影指南》、《中国超声介入指南》修订专家组组长。
刘先宝教授,生命与大健康研究中心研究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中华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擅长心脏瓣膜病、冠心病的经导管介入治疗,协助学科和王建安教授在国内领先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指导欧洲、南美、亚太地区4个国家7大中心以及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手术。主持国家86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项。
余红教授,生命与大健康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美国心脏协会会士(Fellow of AHA),科技部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评审专家,AHA基金申请委员会的评审专家,基础科学部理事。在高质量的杂志上发表了100多篇论文, 参编中英文专著9部。参编中英文专著9部,其中有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有二项已批准的专利。已成功申请和参与了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及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合作及多个面上项目。

儿童健康创新研究中心简介
儿童健康创新研究中心依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学科及人才优势,发挥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等国家级平台的创新优势,围绕儿童健康与疾病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以儿童重大疾病防控需求为导向,集聚高层次人才、开展高质量项目、突破高难度技术、打造高标准平台、研发高水平产品,构建产学研多方联动、协调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圈,加快儿童健康保障与重大疾病防控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招聘需求
研究方向具体方向专业要求
数字装备基于医学、材料科学、流体力学、电磁学、电气控制、机械设计与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自主研发和转化包括人工心肺和人工心脏、智能诊疗装备在内的一批高端医疗器械,孵化培育科技创新公司,开展产品转化应用。生物医学工程,机械工程,流体力学,血流动力学或其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精准诊治聚焦我国发病率高、发病严重的儿童重要疾病,利用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先进技术,开展儿童重大遗传疾病基因和细胞治疗、儿童重症感染分子诊断等创新研究,研制出高效精准的诊断方法以及确实有效的治疗手段,建立高效的遗传病精准诊疗研发体系。医学或生物学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
出生队列以多代、多组学、多学科交叉、一般人群与儿童疾病人群双驱动为发展导向,建立以长三角为中心,辐射全国、影响周边国家的多代大型出生队列。从孕期开始动态持续收集生物样本,研发基于云链融合技术的生物样本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多源数据库,形成覆盖儿童生长发育全周期的大数据集成平台。公共卫生、计算机、健康管理、组学分析、人工智能、统计分析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的海外知名高校或学科领先高校的博士毕业生或即将博士毕业。

简历投递方式
联系人:陈老师电话:13777805301邮箱:chenjj@zju-bj.com邮件投递:请将详细个人简历和学历学位证明发送至招聘邮箱,邮件以“姓名+应聘方向”命名。
导师简介
舒强教授,儿童健康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党委书记、浙江大学医学院儿科学院院长、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医师,浙江省高层次人才,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心胸外科学组副组长、浙江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主编,WorldJournal of Pediatrics(SCI)执行主编,临床小儿外科杂志副主编,ChineseMedical Journal(SCI)和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等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小儿心脏病外科治疗及人工心脏辅助、围绕手术期器官功能损伤及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等领域研究。
李学坤教授,儿童健康创新研究中心精准诊治实验室主任,美国Emory大学人类细胞生物学/人类遗传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教授,海外高层次人才,在natureneur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Genomics、proteomics&bioinformatics、human molecular genetics、journal ofneuroscience、cell、naturebiotechn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和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和“97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人社部回国人员基金(优秀类)和浙江省科技厅公益项目等。主要从事出生缺陷的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机制、表观遗传学修饰神经发育和退行性疾病的作用和机制、以类器官为模型研究重大出生缺陷机制等方面研究。
朱善宽教授,儿童健康创新研究中心出生队列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杰出教授,多伦多大学教授(Status Only),爱思唯尔2014至2019年中国高被引学者。现任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慢性病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医学院肥胖与人体组成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斯坦福大学健康联合实验室负责人,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教育委员会常委、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慢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营养学会理事、浙江省营养学会理事长等,《欧洲临床营养学杂志》副主编及JAMA,BMJ等杂志专家审稿人等。主要从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特别是在肥胖、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控制等方面研究。
何威,儿童健康创新研究中心出生队列实验室研究员,浙江大学百人计划,博士生导师,瑞典KarolinskaInstitutet助理教授(2018-2020)。浙江省营养学会理事,浙江省营养学会妇幼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其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BMCMedicine和Journal of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等专业领域知名期刊上,作为负责人获得瑞典及中国科研经费约500万人民币。主要从事精准医学及健康医疗大数据、药物流行病学、登记系统数据等方面研究。

智能医疗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简介
智能医疗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由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牵头建设,集结浙江大学相关院系的优势力量,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围绕智能医疗技术与装备的创新研究开发开展工作。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的“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智能医疗科技前沿,重点解决“卡脖子技术”;推动医疗技术产业转化,催生高端医疗仪器产业;引育高水平人才与团队,打造高能级研发新平台;形成立足滨江的金名片,辐射国内外健康新高地,打造高端医疗仪器研发创新中心与产业转化平台。

招聘需求
招聘团队实验室研究方向应聘专业要求
张 宏实验室主要通过高度前沿交叉研究,融合化学、生物学、医学、计算机学等多学科,开展分子影像探针微流控模块化集成合成及质控系统的研发。微流控技术、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放射化学合成研究方向等相关方向。
赵鹏鹏(1)多模式复合内窥镜光学系统开发(2)基于自适应光学的显微成像系统(3)微纳光学的设计与加工。光学工程、生物医学等相关专业
许迎科实验室主要开展超分辨光学成像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生物医学工程、光学工程、控制科学、机械、生命科学、基础医学等方向
吴  丹实验室致力于前沿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医学图像分析方法的研发。具备磁共振成像与医学影像分析相关知识储备,有较强的工程与数理背景
卓  成主要研究领域为集成电路设计和设计自动化,包括3D芯片,深度学习算法及硬件加速,低功耗设计,电源及信号完整性等,具有多年研究和工业界相关经验。集成电路、系统设计、深度学习、医学图像、数值计算等相关研究方向。
田良飞实验室主要从事新型核酸分析系统平台研发,重点方向:(1)数字PCR与荧光POCT仪器相关技术研发;(2)微流控芯片相关技术研发;(3)分子诊断试剂原料关键技术开发。生物医学工程、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材料科学等方向
吕旭东邓  宁实验室致力于医疗健康数据与知识集成融合技术与系统、新一代医疗信息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慢病闭环管理信息技术与系统、主动健康管理信息技术与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健康医学信息学等相关专业,大数据智能技术、医学人工智能、临床决策支持、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研究方向。
高长有朱  旸实验室以产业转化为导向,研发新型生物材料和技术;对植入体进行表面改性,建立与完善相关技术,获得表面改性多功能植入体,如牙根、骨科植入体等。高分子、化学工程、生物工程、机械等方向。
梁  波实验室方向(1)生物化学传感检测技术、微流体生物芯片及相关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研发;(2)微创、植入式电子传感器与系统(3)非接触式、穿戴式无线人体生理参数检测技术及相关健康监测和运动康复等医疗器械研发。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化工、材料、生物及相关专业。
王 平万 浩实验室以围绕微纳尺度的生命活动探测,建立细胞、蛋白、分子水平的定量传感分析与检测新方法,实现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过程的监测和质量控制仿生传感技术(嗅觉、味觉、触觉等),电子舌与电子鼻检测技术,细胞及生化传感技术,可穿戴式柔性传感器,微流控技术,器官芯片及类器官等方向;
刘  勇周春琳项目面向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中的难点问题展开研究,重点突破手术穿刺导航、手术规划等关键技术,研究粒子植入辅助机器人控制系统,研制相关医疗装备与手术器械;推进机器人系统产业化落地。控制、应用数学、计算机、电子信息、电气、机械、航空航天等、医学影像处理相关(但不限于以上)等相关学科

简历投递方式
联系人:王老师邮箱:wangzhe@zju-bj.com联系电话:18366116607邮件投递:请将详细个人简历和学历学位证明发送至招聘邮箱,邮件以“姓名+应聘岗位”命名。
张宏,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现任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院长、浙江大学医学PET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
赵鹏鹏,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研究员。2021年回国前担任德国弗莱堡大学(University of Freiburg)副教授,于2017年在弗莱堡大学获得微光学博士学位,后在德国弗莱堡大学微系统工程研究所从事微光学系统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累计指导博士生2名,硕士生6名,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内窥镜光学系统设计、微纳光学设计加工加工以及自适应光学显微系统。期间,参与主持了德国基金会DFG资助项目6项,累计资助金额2500万元。以第一作者身份,先后在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1篇,并受邀作为Applied Optics, Optics Express,Optical Communication等多个国际刊物审稿人。赵鹏鹏博士在内窥镜光学系统研究方面有着丰富的学术和工作经验。此外,赵博士提出的可用于显微镜实时像差校正的透射式自适应光学元件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实现了自适应光学元件的突破性创新。
许迎科,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教授/博导。2012年至今在浙江大学生仪学院工作,长期从事生物光子学与细胞生物学的应用研究工作。与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及牛津大学等多家国外一流高校合作密切。主持有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纵向研究课题。担任美国耶鲁大学兼职客座教授(Adjunct Professor)、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杂志青年通讯专家及浙江省光学学会理事等。在超分辨光学成像、单细胞光学操控、显微图像分析处理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果,在Nature Methods, Nature Communications, JCB, JCS等期刊发表SCI 论文60余篇。
吴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重点项目子课题、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浙江省创新创业团队(首席)等;在美期间曾以首席科学家身份主持美国国家卫生所R01、R21、R03基金项目。担任国际磁医学共振学会(ISMRM)Annual Meeting Program Commitee(AMPC)  委员、ISMRMJunior Fellow、ISMRM儿童磁共振学组秘书长、ISMRM胎儿与胎盘磁共振学组秘书长、ISMRM出版委员会委员;担任Journal of Alzheimer'sDisease副主编、Frontier in Neuroscience编委等;担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图像信息与控制分会委员、秘书长等。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35人中国榜单、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青年科学家、浙江省鲲鹏计划、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青年学者、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国际学者等。
卓成,浙江大学“百人计划”A类研究员、博导,美国圣母大学访问教授,日本大阪大学客座教授,浙江省特聘专家,IEEE高级会员,IET Fellow。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获学士学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获硕士学位,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集成电路设计和设计自动化,包括3D芯片,深度学习算法及硬件加速,低功耗设计,电源及信号完整性等,具有多年研究和工业界相关经验。曾获得ACM SIGDA技术领袖奖,DAC'16、CSTIC'18,ICCAD'20等多个最佳论文提名,2017年JSPS Invitation Fellowship, 2018年DAC系统设计大赛第二名,2019年DAC系统设计大赛第三名,2019年信息学部青年创新奖。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受邀现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Aided Design of Integrated Circuitsand Systems(TCAD)编委,ACMTransactions on Design Automation of Electronic Systems(TODAES)编委, Elsevier Integration, the VLSIJournal编委,IET Cyber Physical System: Theory &Application客座编委,现任或曾任多个业内知名会议的技术委员会成员,及组织委员会成员。
田良飞,2013年4月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分别在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合作导师:Helmut Clfen教授)和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StephenMann院士)。2019年11月加入浙江大学,任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并担任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兼职教授。田良飞博士创新性地利用微纳加工技术、声学技术以及分子工程,发展了基于超声操控的微阵列技术,并探索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田良飞博士先后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包括Nat. Chem.(1)、 Nat. Commun.(3)、Adv.Mater.(1)、Small(1)和 ACS Cent. Sci.(1)等国际知名高水平期刊,获得并转化国际发明专利3项,孵化生物技术企业一家。其研究成果被国际著名期刊Nat. Chem.和Nat. Mater.等多次正面评述和引用,先后被包括英国皇家工程协会、英国皇家化学协会和美国物理协会等专业协会会刊在内的近40余家科技媒体报道,在业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担任Nat. Chem.等多个国际知名期刊审稿人,受邀为Angew. Chem. Int. Edi.和Curr. Opin. ColloidInter. Sci.撰写评论性文章。
吕旭东,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荷兰艾因霍芬科技大学访问研究教授,openEHR Foundaton Management Board Member,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医用软件分会理事长,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智慧与移动医疗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医院协会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Editor。
邓宁,工学博士,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及仪器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物医学信息学、健康与慢病管理、临床决策支持、医学人工智能、转化医学信息学等。第三届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暨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秘书,国际生物信息学和转化医学信息学国际大会程序委员会委员(第12、13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第14届),第3届中日韩转化医学信息学年会组委,浙江省生物医学学会血管与炎症生物学委员会主任委员。
高长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际生物材料学会Fellow,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Fellow,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生物材料973计划课题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参与973计划“组织工程的基本科学问题”研究。
朱旸,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2017年于匹兹堡大学获得生物工程博士学位,此后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9月加入高分子系工作。研究方向为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长期从事水凝胶注射治疗心肌梗死的应用基础研究,共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PCT专利1件、另公开2件;合作撰写专著《Principles of RegenerativeMedicine第三版》;获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研究生设计与研究奖、第十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北美赛区(纽约领区)一等奖。
梁波,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副研究员,浙大山东工研院创新医疗器械研究中心副主任,近年来重点开展生命健康监测系统和生物化学传感器方面研发工作,包括生物传感器的微纳制造、微电子电路设计、检测系统微型化集成及智能化检测技术研究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委托项目,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第一作者论文单篇被引用100 余次,两篇入选ESI 高被引论文。曾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等。
王平,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生物传感器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担任国际生物传感器与生物电子学会议组织委员会委员、国际化学传感器会议亚太区组织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传感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测量分会主任委员等。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仪器项目、国家科技部973计划课题、863计划项目以及国家自然资源部海洋公益专项等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总被引次数近2000,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30项,出版了多部生化传感方面的中英文著作,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等奖5项。
万浩,浙江大学副教授,主持国家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各1项,参与并完成多项国家项目与国际合作项目,围绕生物医学传感与检测领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传感器领域权威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IF 10.257)、Sensors and Actuators B(IF 7.1)、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等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34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4篇,大于5的19篇, 1区文章14篇,其中包括封面论文2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刘勇教授,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机器换人专家。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二等奖、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入选2019年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青年科技人才和浙江省 151 人才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IEEE Transactions、ICRA、CVPR、IJCAI、ICCV、IROS、ICLR、AAAI/IAAI等知名期刊和机器人顶级会议发表论文92篇。申请发明专利59项,已授权27项,其中5项发明专利已向国内知名机器人公司授权转让,技术转化形成了有竞争力的机器人产品,并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主要研究方向为:自主机器人与智能系统、机器人自主规划与导航控制、视觉识别与模式识别、SLAM技术及多传感器融合技术。
刘勇,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教授,浙江省机器换人专家。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二等奖、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入选2019年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青年科技人才和浙江省 151 人才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IEEE Transactions、ICRA、CVPR、IJCAI、ICCV、IROS、ICLR、AAAI/IAAI等知名期刊和机器人顶级会议发表论文92篇。申请发明专利59项,已授权27项,其中5项发明专利已向国内知名机器人公司授权转让,技术转化形成了有竞争力的机器人产品,并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主要研究方向为:自主机器人与智能系统、机器人自主规划与导航控制、视觉识别与模式识别、SLAM技术及多传感器融合技术。
周春琳,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2012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机械电子工程博士学位。随后加入浙江大学控制学院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从事仿生机器人、医疗手术机器人等机电系统的设计、感知与控制研究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承国家及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等教学科研项目。担任浙江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委员会副秘书长。获得2014年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Teco GreenTech国际创意竞赛第一名。

03 岗位职责

1.参加实验室相关的研究项目,开展独立课题研究;
2.参与实验室的研究生培养,给硕博学生的选题开题提供指导;
3.独立申请基金,并参与研究组的项目申请。
04薪酬待遇

1.参照国内外一流研究院所,实行协议年薪制,为百里挑一的入选者提供年薪税前20万元—50万元的薪酬待遇,完善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工会福利等。
2. 新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给予每人24万博士后生活补贴,国(境)外博士后再增加5万元生活补贴;
3. 新进站应届博士毕业生,符合条件者给予杭州市生活补贴10万元,若在2021年10月14日前毕业则为5万元;
4. 新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提供每人15万元科研经费;对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和省级博士后科研项目资助的,杭州市给予相应配套资助;
5. 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相关待遇可叠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网 ( 鄂ICP备20005464号-17 )

GMT+8, 2024-5-20 11: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