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2|回复: 0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23 22: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学位按照大类招生,共设置以下专业方向:
一、智能感知工程方向(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未来的生产生活向着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而物理信息融合化将是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助推器,也是目前世界工业强国所提出的未来发展战略的核心基础。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深度融合以及系统的时间、空间规模与复杂性,对作为信息源头的仪器科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传统的传感体系架构无法适应未来需求,感、知、联、控一体化的智能感知是实现物理信息融合化的途径。智能感知工程以感、知、联、控一体化的智能感知理论体系为核心内涵,以传感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为支撑,培养掌握智能感知专业基础知识,能够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相关领域从事研发、制造、技术支持、维护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智能感知工程主要涉及智能感知方法、技术与仪器的研究,智能传感器的设计与研制,智能感知体系的设计与构建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光电与视觉检测:
利用激光技术和光电传感器,通过光学、电子技术、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学科交叉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各种物理量和信息的探测分析。研究开发视觉测量系统、光学全场测试系统、光电测试系统集成、光电测量仪器。
2、智能传感与光电器件:
研究新型智能传感器机理及信息获取和处理方法。面向空间载荷测量与结构损伤监测,主要研究新型量子能带设计、量子级联技术、超晶格探测技术、智能传感机理及集成光电子器件、研究红外探测器件、量子点激光器及片上激光器件、焦平面探测器件及新型二维纳米光电器件。
3、生物医学检测技术:
面向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光电检测技术,医学图像处理和高端仪器开发,研究开发医学感知技术与仪器、免疫分析与微流控系统、柔性手术机器人、智能心脏固定器。
4、光机电一体化与智能系统:
面向光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与制造,研究开发测控集成技术与系统、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远程传输与网络控制系统、精密机械与伺服系统、传感检测技术与系统。
二、智能感知工程学科交叉方向(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随着5G移动通讯、大数据、脑科学、边缘计算、物联网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智能驾驶、机器人、智能芯片、智慧医疗等领域对智能感知技术、计算机视觉、智能算法和软件开发、智能感知系统应用等人才需求极为旺盛。“智能感知工程”就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传感器技术深度融合,借助于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多源数据融合、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建立感、知、联、控一体化的智能感知系统。
智能感知工程学科交叉面向国家和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布局,结合智能传感、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人工智能与精准医疗等前沿方向,突出高精尖复合型人才培养核心地位,采用基于“学科群”的多学科交叉、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新机制;充分利用与清华大学共建高精尖学科契机,优化“智能感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从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奥克兰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科廷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聘请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导师,组建研究生联合指导团队,在国内外联合举办学术交流项目,与清华大学联合组队参加科技竞赛,提高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等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服务北京市人工智能及装备、智能终端、智能驾驶、机器人、智能芯片、智慧医疗等高精尖产业发展。
三、控制工程方向与智能控制方向(自动化学院):
本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自动控制、电子技术、智能检测、对象认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应用技术为重点,着重于自动控制和信息获取处理与融合,以自动检测、运动控制、智能无人平台和智能装备的决策与控制为研究目标,加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和集成及相关工作的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本领域专业学位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严谨的科学态度、较强的创新能力、过硬的实践能力和宽广的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后继续深造,或从事并胜任与控制工程学科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司企业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管理等工作。近年来研究生就业率为100%,7%的研究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并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共同培养研究生。
1、控制工程方向:
本研究方向主要为企业和生产一线培养输送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重在培养学生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重在创新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研究生除在学校学习基本理论、进行科学实验,还要在企业实习获得一定学分才能进入论文阶段。论文选题来自实际工程应用课题。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工程实际需要与本学科的特长,以国家、国防、北京市和行业领域的需求与应用为背景,着重高动态导航与控制、多智能体协同、现代测控、智能传感、机器人智能控制、大数据驱动控制、网络数据安全监测、自然人机交互与人机协同控制等方面研究。本学科领域在车辆、舰船、飞行器、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的定向、定位及其姿态控制、智能检测、导航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与应用方面具有较强特色。
2、智能控制方向:
本研究方向属于学校推进的电子信息类试点改革。紧密结合国家和北京市在智慧感知、智能系统及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需求,依托教育部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通过国际化培养、团队化指导、校内外协同,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增强实践经验,提升国际化视野和协同创新能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服务于国家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本学科方向的特色在于智慧信息感知、智能导航与控制、智能无人系统、集群协同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四、电子与通信工程方向(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电子与通信工程方向围绕电子信息与通信产业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通过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的支撑和配合、产学研的相互促进、实践环境和条件的综合利用,培养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适应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具备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面向生产和科技开发一线,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本方向专业硕士的培养,将在掌握电子信息与通信基本理论、方法的同时,重点突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本方向人才培养主要围绕四个研究内容来进行,分别是:信号处理与网络计算、高集成度信息智能硬件、信息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万物互联与智能计算。
1.信号处理与网络计算:
将信号处理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主要研究信号检测与处理、雷达信号处理、光信号分析与处理、智能语音处理以及移动互联网、信息中心网络、网络软件化、无线传感网络等工程应用技术;特色在于信号处理技术与网络计算技术的交叉与融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优势体现在云微物理信号检测与处理、新型网络体系结构、网络软件化等工程设计与开发方面。
2.高集成度信息智能硬件:
专注于结构紧凑、功能多样齐备、可灵活重构的智能化基础信息硬件工程解决方案。研发微纳米机电器件与系统技术,通过研究硬件架构与系统性能关系和三维异质集成组件结构原理,开发信息硬件智能重构技术;开展神经元电路设计,研发出人工智能与神经计算电路技术;开展量子计算与通信专用微纳米硬件单元与组件,形成量子计算基础硬件。相关研究内容为物联网与大数据、微波/太赫兹波传输及光通信、人工智能及类脑计算、量子计算与通信提供硬件技术支撑。
3.信息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
特色在于研究虚拟现实技术,模式识别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视频分析;研究天空地一体化智能感知与计算技术;研究信息系统集成及综合应用;研究泛在环境下的信息融合技术和工程应用。优势在于将GIS空间数据与虚拟现实技术有机结合,实现各种场景信息一体化融合技术应用;开展谐波故障诊断装置及谐波关键技术研究。相关成果可应用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交通与安防、生物特征识别等领域。
4.万物互联与智能计算:
  面向工程应用,以“保障任意节点(人和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有效性、可靠性互联”为目标,探索将智能计算技术应用于复杂信道环境下的万物互联,提供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通信信号分析处理技术及实现方案,构建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可重构系统架构,从而针对不同场景,实现智能万物互联。相关研究内容为大幅提升通信网络的传输能力、处理速度、智能化水平以及推动万物互联的工程应用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五、计算机技术方向(计算机学院):
电子信息类(计算机技术方向)工程硕士学位点共有导师43人,其支撑学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类(计算机技术方向)工程硕士的培养将紧密围绕国家和首都信息产业的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培养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及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尤其是为大中型企业培养计算机应用开发、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所培养的工程硕士具备以下特点:就业面宽,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能够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理论以及相关的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关键技术,具有从事计算机应用项目的系统分析能力与开发能力。并能够承担计算机应用工程及管理工作。我校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的培养重视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选题注重企业急需的实际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计算机应用系统:
主要研究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和各种社会活动中的应用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共性技术与方法。涉及语言文字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等。
2. 计算机软件工程:
主要研究应用计算机技术以及工程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按预算和进度实现满足用户要求的软件产品。涉及软件开发过程、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工程管理与支持、软件自动化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过程度量及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工具和环境等。
3.计算机网络工程:
主要研究根据用户的需求及具体情况,结合网络技术的发展水平及产业化程度,确定网络建设方案并有步骤、有计划地加以实施。涉及需求分析与网络规划、网络设计、工程组织与实施、网络运行与维护等。
4.智能信息处理:
主要研究通过借鉴人类智能、行为及其规律,利用计算机对语言和信息进行加工和操作的过程、方法和技术。涉及人工智能、知识工程、人机交互、自然语言理解、文档信息处理、数据挖掘和移动计算技术等。
5.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
主要研究确保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正确、可靠、不间断运行,保护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所存储、传送、处理的信息不会泄露、破坏或无法使用的机制和措施。涉及实体安全、运行安全、计算机信息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等。
六、智能决策方向(计算机学院):
主要研究利用智能技术理论与算法,分析和解决知识管理、互联网经济、社会治理、循环经济、数字文化等领域的复杂管理决策问题,包括智能预测与预警、决策优化、知识管理、数据分析与知识挖掘、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
来源:研招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网 ( 鄂ICP备20005464号-17 )

GMT+8, 2024-5-20 01: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