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66|回复: 8

2022江苏省考复盘及经验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13 18: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背景介绍:2019年管理类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某国企,2021年12月江苏省考首考(A类),在职有效备考时间3月有余,参考资料某笔980和配套模块题目,申论报了网课,未避免打广告,此处不公开说明。

2022江苏省考复盘及经验贴-1.jpg

2022年江苏省考首考成绩单

成绩说明:行测62.6,申论68.5,这个成绩在高手如林的南京是排不上号的。我鼓起勇气,直面自己在江苏省考的首次失败,距离首考二月有余,收拾自己的情绪,趁着年后尚有余裕,写下这篇,是对自己学习思路的复盘总结,如果能够让在公考之路上的踽踽独行者可以避雷,那自然再好不过。最后,希望各位学有所成,早日成公。
一、考公的契机

读书的时候,我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设定了“两不”:不进国企、不考公。我原以为
“国企”就是我所能在“不”里走的最远的距离,而我一步一步走进了自己设定的“圈套”里。
工作后可能因为所在国企的体制问题,虽然是做信息化的企业,但是没有稳定、实在的标准化产品,导致我直到现在都不是特别能认同其营销、做事方式和理念,坊间笑称我们公司为“二道贩子“,而我们在其中的人,笑着笑着,自己也当了真。
我的工作比较偏向前端,虽然出差的频次还在我能接受的范围内,但我本人可能实属不适合带有细分行业属性的文书工作,苦于无法摸到行业的边角,我觉得自己就像在读第二个“研究生“,读研时对所研究领域浅尝辄止的焦虑卷土重来,但工作与读研的更大区别在于,没有所谓查重率的桎梏,很多文书类的工作,更多是资料的搜索、整合、内化和输出。很多内容,甚至老员工只能讲出皮毛,但是对你有着超出新员工能力和身份的期待,我本人的性格并不适合两脚悬空的工作,所以一度非常痛苦。
2020年,随着我刚入职半年多,疫情突降,谁都没想到会就此改变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生存轨迹,看着外界环境的动荡性和不确定性与日俱增,我对稳定的要求更高,在换工作的内在驱动下,我打上了公务员的主意,直白一点说,就是想要寻求一个避风港,倒不是说去尸位素餐,该做事还是会做事,毕竟我对自己的责任心还是有把握的。
但是体制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和环境,我对公务员这个工种的了解仅限于网络渠道,身边缺少类似案例,直到后来偶然知道大学同学在上海国税、某位朋友的妻子也在体制内,通过一些现实的渠道我慢慢搜集着星星点点信息,试图拼凑成我对这个职业的认知画像。但我的学位所支持报考的岗位没有办法找到合适的前辈可以交谈,并且疫情影响,岗位向应届生倾斜,犹犹豫豫以及对申论的畏惧心理等多种条件限制下,我放弃了2021年公务员考试的机会。
后来我思考了一下决定不考的根本原因在于:我还是对现下这份工作抱着一丝期待,也许明年工作内容会有不一样呢?是不是可以再坚持一下呢?
但事实证明,现实只会比你想象得更糟,2021年的工作依然没有好转,对材料的要求更高、急要的材料更多、部门分配制度的改变、公司架构的调整等,都让我力不从心。
2021年年中,我开始认真思考公考这条路,零零散散搜集资料,看了很多备考经验贴,稀稀拉拉开始看行测视频,就这样,慢慢坚定了参加2022年江苏省考的决心。
二、考前准备

由于我是首考,对公务员知之甚少。2021年年中,我开始动了考公的念头后,我在网上搜罗了很多的信息,包括A、B、C类职位的区别和考试侧重点,包括各类部门岗位的大致介绍,初步确定了想考的机构和方向,研究了2018年-2021年四年的录取分数线,给自己设定了行测、申论的目标分。
行测在我的认知里就是题多时间少,我也知道有套路,但是一直都没机会认真学习过。于是在我试着写完一套试卷后,看着自己无法在规定的两个小时内完成题量,且正确率都不高,看解析都很费劲,最终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确定跟着视频学习题型、思路、方法是唯一解决之法。市面上公考培训机构在这两年内异军突起,良莠不齐,读书的时候有同学选择了某笔,单纯我看到某笔寄送过来的成箱成套资料,那个排版和装订我就很喜欢,因此我在选择机构层面没有太多纠结。为了省点钱,我在某宝薅了羊毛(当然从知识版权角度而言,不鼓励这个行为),存了980基础课程,自己单独购买了其他配套练习。
我虽然本硕就读的是管理类专业,是在大家眼里所谓的“文科生”,但是高中选科时我是非典型的“理科生”(数学实在是不咋滴,我后面分析自己是缺少了逻辑思维和对数字的敏感度),语文英语我尚能游刃有余应对,但是政治、历史类科目自打初中就非常拉跨,申论在我眼里就是极致的“政治学”代表,但后面自己想想,政治可能并不是单纯的文科类学科,其实政治、历史是需要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学好的,所以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无论从文科专业还是理科背景层面我都对申论不开窍了。好在由于工作需要,我需要阅读、拆解很多政府政策文件,但也只是浮于皮毛,是按照部门业务层面的逻辑强行解读,并不能通透其中真谛,读起来都这么费劲的玩意儿,还得上手写,毫不夸张,申论就是阻挡了我下定决心的“拦路虎”。
在准备之初,我在论坛到处搜罗信息,并参考我上海国税的同学备考经验,最终确定了李梦圆的申论课程作为入门。
三、资料选择

自行备考需要提防的一点就是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料中不够坚定,今天看到别人说有效,明天转而就将其加入待复习资料列表,这个说法曾经我不以为意,但在复习时,我由于对提高模块正确率的焦虑和对他人说的参考书籍有效性心存的侥幸心理,踩过这个坑,最终结果只是让本不充裕的复习时间雪上加霜,徒增了复习工作量,内容反而越学越多,疲态尽显。所以过来人的一个建议:选择某一家参考书后,榨干其使用价值即可,最后对于薄弱环节和手上资料没有涵盖的考点针对性找参考资料查漏补缺。
3.1 行测

(1)常识判断
行测的五大模块我是有取舍的,常识判断基本属于放弃状态,因为涉及的知识面实在是太广了,如果是以高中我的知识储备作答的话,估计还能搏一搏。但我还是买了一套某笔的《常识通关300问》,按法律、政经、地理、科技和文史分类,共5本小册子,说实话我没看完,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当课外读物读读,有印象的就再重温下,没印象的就单独记忆下,一切看1. 你备考时间是否充裕?2. 你考的是哪一类岗?比如如果你考的是江苏B类执法卷的话,常识部分更多考察法律条例和案例。
除此以外,微博我关注了某笔的一些老师,基本每周或每月会有时政要点总结和考察,可以有事儿没事儿带着翻翻,运气好能碰上一个,运气不好也算是拓宽知识面了,了解下国家的重要动向也挺重要的,既然都开始考公了,这点觉悟也该有的。
(2)言语理解与表达
这个模块在我我看来争议最大,听视频课的时候,老师不止一次强调80%的正确率已经是可以的了,因为节选文段的基调、作者的用词等,这些都是已经既定的,出题人在出错误选项和混淆选项的时候,也并非完全揣度了作者的用意,经常会出现一种做题做得非常痛苦和纠结的状态,这个在2022年省考体现的还蛮明显的。
言语理解我只买了某笔《决战行测5000题-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本参考书,题量应该是足够了的。我在复习前甚至还有点幻想和自满,从小读书的时候语文的这些遣词造句我都算同级生中的佼佼者了,想着就算凭着自己前十几年读书积累的词汇释义以及自己的语感,应该问题不大。但听完课,做完练习下来,我发现这并不是单纯的语义理解(当然常用表达和固定搭配该积累的还是得积累,懒不能偷),本质还是对行文逻辑的透彻把握。空出的成语、接语、中心句、起承句,很多都可以用脉络分析,是前后对应,转折,还是递进,这个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靠天收”的不靠谱性。
举个例子:(2017江西)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______、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为明天_____下这个时代的文化精华,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责任。
A 风雨兼程  积淀  B 薪火相传 沉淀    C 继往开来  留下    D 承前启后  提取
针对第一空,如果不看整个行文结构,这几个词都能说得通,但是注意前后用词结构,“代代相传”传递出来的就是”传承“含义,因此第一空必须要与后面紧接着的“代代相传”有一样的核心含义“传承”,排除A风雨兼程,表示勇往直前,没有传承之意;C和D都有“继承前人事业,开辟未来道路”的含义,在“传承”基础上有一种“深化升华”之意,但C和D是通过第二空排除的,这就是语境和固定搭配了,C项“留下”与“下这个时代的文化精华”重复,D项“提取”从搭配的角度也能说的通,但放到语境中,“提取这个时代的文化精华”的目的是为了使其沉淀,为文化在后代的延续传承奠定基础。
关于词语积累,可以入手某笔高频词语,在此基础上,平时做题时候注意自行积累,为了避免落入我们读书时总是从“abandon”开始背英语单词的类似陷阱怪圈,也为了对抗随年纪增长记忆力的日渐衰退,我用了excel帮助我记忆积累的这些词语解释。
举例:如图1是我积累的650个实词中的一小部分,稍微介绍一下我是如何在复习过程中边积累边记忆的。

2022江苏省考复盘及经验贴-2.jpg

图1

E栏是释义,标黑是防止在复习时看到释义,误认为自己已经记得该词释义,但是当光标移动到某个词语的释义格时,在函数输入栏中可以看到改词的释义,如图2。

2022江苏省考复盘及经验贴-3.jpg

图2

将所有词的熟悉程度按1-3分别是会、不确定、完全不会来定义,复习时就新建一列“X轮复习”,利用键盘翻页键向下过,按会、不确定、完全不会输入1、2或3,为防止机械记忆词语的固定顺序,在F栏输入非常简单的随机数公式(=rand()*1),生成随机数,再排序从而打乱词语的原有顺序,如图3,这样能够保证每轮复习的词序都不同,有效提升对词语本身的敏感度和记忆牢固程度。

2022江苏省考复盘及经验贴-4.jpg

图3

(3)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我愿意称之为“一通俱通、一垮俱垮”的模块,这实在是个吃逻辑思维的主儿,还记得我前文说过我是个学管理学的非典型理科生吗?遇到这么个模块,真的是头都薅秃了,最后考试不出意外仍然是我认真答题的模块里最差的一part。
判断推理的资料是《决战行测5000题-判断推理》,除了980系统班里的视频,我还搜罗了花生十三的课程,但是授课风格不对我的胃口,就没有再看,最后还是把980系统班视频和5000题二刷,在B站上也找了一些同样备考或者是已成功上岸或者是单纯行测较好的博主的视频来总结,除了组合排列是死都没法在短时间内做出来之外,其他的题型能或多或少按着套路和熟练度做出,就是正确率不行。
(4)数量关系
在我做调研以及自己做题的过程中,发现江苏省考的数量关系自2019年后难度突然升级,如果说原先是小学初中水平的题,那么现在估计得提个档(当然,这又是我的弱项)。但是这个模块怎么说呢,是一个普适性不强又很强的模块,这个模块的题中,题干给出的信息越丰富越好算,因为有效数字多,得到的关系式就多,解题自然会更确定。
数量关系我选择的资料是《决战行测5000题-数量关系》,视频资源是980的数量关系模块,听完后发现听的都会,做题就废,就又辗转找到了原某公讲师李委明老师的《数量关系》课程,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我就摘取了几个我觉得应该能计算出来的题型进行加强和总结(比如集合计算),又关注了某笔老师的微博,其中有一些固定题型的解题技巧(比如和差倍比),最后我基本是放弃了最值题型,而排列组合、平面图形、集合计算这几类就取决于我在短时间内找到解题切入点和数据的速度,如果找不到基本也就放弃,找不到就用代入,只要速度快,代入能够满足题干的选完就走人。数量关系也有全部放弃的人,全选B或C,不纠结不挣扎。
(5)资料分析
我应届毕业找工作时,国企笔试题目就是行测,其中的资料分析我是一题一题、一个数一个数抄下来精确计算的,想着当年得亏自己算得快,这要是稍有差池估计工作都没了。但是既然想考公了,这么个死算的方法肯定是不行的。
文本资料选的是《决战行测5000题-资料分析》,这本是我唯二整整刷了两遍的,另一本是《判断推理》(结果这一本刷了跟没刷一样…)。视频选择的依然是980系统班,这是我第一个听的视频课,当时我就迫切想知道这种题型到底能怎么速算,结果听完了以后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直呼内行,但之后做题就是布朗运动,好起来能一题不错(题目简单),差起来能连着6道题,虽然误差较大,但正确率整体上呈现的是提升态势,比之前死算且动辄错12个相比,已经让我非常叹然了。
此外还听了某笔高照老师的《资料分析的逻辑》这节分享,跟着他的微博,每天练习速算提升计算速度,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临门一脚最后一场考试还是稍微有点翻车了,前面写的非常顺,一直到资料分析最后一则资料的时候,被各种年度、季度的弯弯绕问法打乱了所有的节奏,花费了特别长的时间,挤压了判断推理和数量关系的作答时间,这锅跟复习的参考资料无关,纯粹是我自己。
3.2 申论

纵然我在前文叙述了有多害怕申论,选择了考公,还是得接受、面对,并且学习它的逻辑做拆解它、作答它。
资料选择的是《申论练习册(上中下)》三册,视频课程是某笔李梦圆的,同样在听课的时候发现逻辑并不困难,难的是用这套逻辑和语言结构去作答这类题型,最后我发现自己在做题没有进步且专业反馈的情况下甚至将练习题束之高阁,不到万不得已、自己看不下去的时候,否则不碰,大头都放在了行测上,要命的是,行测复习着也发现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该拿分的模块依然没有提升,最后还是回来从头学申论。
我在2020年年中左右关注了一个申论主讲老师的微博,这段时间内看到他在微博的一些文字、分享、视频等等,加之他有在体制内工作的实际经历加持,正巧碰到他招生,机缘巧合下,我拿到了别人放弃的一个名额,成功入了班,有配套的视频、教材和习题册等资料。
9月中旬我就开始了白天工作、晚上上课做题、周末复习的日子,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实际作答并讲解了快70道题(包括大作文在内的所有题型,一半经由老师亲自批改),加上老师上理论课讲的一些题,得有小100道。这时候出现了比较尴尬的一点,由于之前看了某笔的课程,有些思维定式,也可能是自己本身还没有入申论的门,导致学得非常不通透且吃力。
这位老师上课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说实话风格比较对我路子,但是自己最后这个成绩并不是很好,说实话有点可惜,可能我还是徘徊在申论门外吧。
面试是另一种形式的申论,这是申论老师一直以来给我们灌输的思想,申论学透之后,面试会非常简单,但是很遗憾,没有机会实际体验这个环节。
四、复习节奏及作答顺序

4.1 复习节奏

6月开始逐步开始看视频课程,资料分析和李梦圆的申论交替看并记笔记;7-8月逐步将言语理解、判断推理和数量关系断断续续看完,并逐步开始分模块刷题,这段时间由于我不定期加班,所以我的复习节奏是混乱的,我试过中午不午睡复习,但是得时刻提防着同事过来,所以没有办法安心看,最后我将复习时间定在了晚上下班后。
9月开始,每天晚上有网课且要做题,压缩了行测的复习时间,所以制定了每天1套资料分析、10-20题言语理解、10-25道判断推理,加上2道申论,这一通操作下来基本上是11点起步,数量关系被我半放弃了,最后在11月左右,有个曾经在某公教面试课的朋友劝诫我“数量不能丢“,我才又断断续续捡起来,每天加上5-10道数量关系。工作日每天早上在地铁上刷15-20道言语理解,这个看当天状态,如果状态好就刷,状态不好只想休息的话就听会音乐稍作放松。
也是从9月底10月初开始,每周六一套真题套卷,严格按照行测考试时间做题,留下涂卡时间,后来买了答题卡,索性将涂答题卡一并放在了做题中,毕竟做戏做全套嘛,周六下午复盘,周日复习申论,总结一周的课程。
这个节奏一直持续到了考前,11月中旬开始我除了刷套题以外,还参加了某笔模考,由于电子版的我做不习惯,后面是将周六上午的模拟题打印出来周日做,周六我照样刷真题套卷,下午复盘,周日上午做模拟题,下午复盘并总结申论。
真题的刷题顺序是先国考再江苏省,国考的副省级和地市级由于只有几道题不同,所以会间隔做题或者干脆只做副省级套卷,不然会记得题目的答案(事实上很多情况下就算间隔做题也会记得),国考2017-2021年共刷了6套题(含副省级和地市级),江苏省2017-2021年共4套A卷,1套B卷,这个题量其实是完全不够的,省考的题非常值得刷,国考的一些题型省考没有,省考的一些题型国考也没有,所以把省考真题放在后面,是想着能在熟悉了大部分的题型和做题节奏后,能够更好、更有效地利用。
4.2 作答顺序

关于作答顺序,我做了非常多的调研(网络),最后结合我自己实际的做题体验,我采用的次序是:常识判断(3-5min)+言语理解(28-30min)+涂卡(1-2min)+资料分析(27-30min)+涂卡(1min)+判断推理(38min)+涂卡(1-2min)+数量关系(含涂卡11-12min),时间分配大致如上,有些许浮动,但基本上还算符合我的一些策略:常识放弃,数量选择性放弃,不会都选C。
  五、小结

如今公务员又被捧上神坛,即使碰上降薪,依然有众多应届往届生为在其中谋得一席而挤得头破血流。工作的这几年里,偶有机会见到政府客户,有双臂抱胸把活儿扔给乙方的,也有为了项目能成忙前忙后不停加班的,总不过是份“只要不犯错,就不怕被裁”的工作罢了,倒也不必奉为“非它不可”。
有人一年就能考上,也有人为之努力十年仍然没有好结果,无论什么考试,选择和运气总归是不能忽略的因素,比如130分,可以上岸苏北县城,但是在南京只能泯然于众人,如果拿“在南京败北”与“在苏北县城一步上岸”来做对比的话,那就犯了“忽略客观要素”的错了。
这是一篇未能吃面的考公复盘贴,如有造次,请诸君海涵。愿各位 “星光不负赶路人,他日终进体制门。待到得偿所愿时,听得我等祝福声。”
我是小夏,祝大家心有所想,所想有成。
发表于 2022-2-13 18: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鼓励一下,我也是去年12月首次参加的苏考,意向苏州。失败是成功之母,加油!
发表于 2022-2-13 18: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谢谢(应该是姐妹儿),苏州也是要耗费很大力气才能上岸的地方啊,一起加油!
发表于 2022-2-13 18: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but是兄弟[捂嘴][捂嘴]难得这么用心写的长篇文章,关注你公号了~
发表于 2022-2-13 18: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看看其他答主尤其是高分经验贴,既要避坑,又要突破嘛[赞]
发表于 2022-2-13 18: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嗯,考试之前看过不少,自己考完以后更有感触了,所以也会回头看看别人的经验总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一起加油呀~[调皮]
发表于 2022-2-13 18: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次苏考130.6,排第七,太难了
发表于 2022-2-13 18: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比我还要意难平一点,加油再试试!
发表于 2022-2-13 18: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加油~[红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网 ( 鄂ICP备20005464号-17 )

GMT+8, 2024-5-20 07:1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