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65|回复: 0

未病先防与四时养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6 16: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未病先防与四时养生w1.jpg
?

            治未病与四时养生

      中医“治未病”思想,《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篇》就有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而养生是中医“治未病”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
     中医养生讲究四时调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人类在生理上形成了与天地自然变化几乎同步的节律性,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并能进行自我调摄,亦即所谓“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生活起居要强调形神兼养,按四时不同,养形调神。
      《本草纲目》中有丰富的四季饮食忌宜内容。以春季为例,当顺应春升之气,重在养肝护脾。早春宜食韭菜、葱蒜、香菜、芥菜、洋葱等温补阳气的食物,晚春应食菠菜、芹菜、荠菜、莴笋、荞麦、蘑菇等清热养肝之品。

       例如,作为“春菜第一美食”的韭黄,味辛、性温、无毒,具有壮阳补精、补肝益肾之效,还可解药毒,捣汁外涂可治虫毒咬伤;芹菜中含丰富的铁、钾、钙等元素,食用芹菜对缺铁性贫血、高血压、血管硬化、神经衰弱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此外,春天为防肝旺伤脾,吃水果宜多吃甜,少吃酸,符合李时珍所谓:“省酸增甘,以养脾胃”,还可选择白米、玉米、糯米、蜂蜜等食物甘以健脾。

        关于体质辨识与辨证施养

    所谓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功能、形态、结构上相对稳定的特殊性,在生理上表现为个体的生理反应特性,在病理上表现为个体的发病倾向性。重视个体的体质分型是体质养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医养生自古就非常重视体质辨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 《黄帝内经》里就将人的体质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平和之人五等。目前体质分型较有代表性的是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体质的形成与先天遗传、饮食起居、生活环境、精神活动等因素息息相关。
     现代社会不少职场人士,由于工作和生活节奏紧张,平时应酬多,睡眠少;或是饱食安逸,运动减少,导致人体五脏阴阳气血运化失衡,容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机体失衡状态,长期得不到纠正,就可能积劳成疾,危害健康。
     中医诊治疾病的核心是辨证论治,同样养生保健也要因人而异,辨体识病。     《本草纲目》中根据中医理论,将药物和食物分为酸、苦、甘、辛、咸五味,以及寒、热、温、凉四气。

    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人体不同的体质特点和疾病的阴阳寒热偏胜,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这样才能较好地调理五脏,扶正祛邪。例如阴虚内热体质或热性疾病,可选用偏寒性的瓜果蔬菜类食品,如梨汁、藕汁.荸荠汁、西瓜汁等,用以清热、生津、止渴;而脾胃虚寒之人,则宜选用性偏温热的食品,以调节机体的平衡,如胡葱、生姜能通阳健胃,胡椒、茴香可治胃寒痛等。

      目前不少中医医院针对亚健康人群开展了体质辨证,其最大特点就是因人而异,辨证施养。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每一个体的形体特征、舌质脉象、临床表现、心理特征、发病倾向等进行综合分析,辨别体质类型。然后,结合中医理论,从饮食保养、生活起居、中药调理、经络保健等诸多方面给予个体化的调养和康复指导,从而起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目的。

《本草纲目》虽说是一本药物学著作,但里面很多篇幅阐述了四时调养、饮食养生等日常生活中的防病保健知识,体现了未病先防才是维护健康的真谛。

未病先防与四时养生w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网 ( 鄂ICP备20005464号-17 )

GMT+8, 2024-6-13 23: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