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36|回复: 0

全国有多少智慧农业研究中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20 20: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智慧农业"一词可谓风靡全国。2019年更被称为"智慧农业元年"。各地政府关于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发展的《规划》、《方案》、《纲要》层出不穷,政府、企业与科研院校间的相互合作不断,会议、论坛遍地开花,阿里、京东、腾讯、华为、拼多多、碧桂园等公司更是纷纷进军智慧农业领域。基于以上的发展信号可以预见,在未来5-10年,智慧农业相关研究机构将迎来成立爆发期,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已经瞄准智慧农业,蓄势待发。本文初步整理了网络上能搜集到的一些已经开始着力发展智慧农业的研究团队/研究中心,供大家参考和了解,关键词为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精准农业/信息农业。毕竟智慧农业不能停留在画大饼,搞噱头的阶段。目前,智慧农业的优势发展领域主要集中在作物、植保、园艺、资环、农机、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交叉发展上,在养殖、畜牧、渔业、食品上相对滞后一点,毕竟跟"猪脸识别"、"跑步鸡"相比,"无人农场"听起来也靠谱一些。优势发展区域则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地区。以下是名单及简介(整理不全之处,欢迎补充):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智慧农业研究中心
智慧农业研究中心于1983年研发了国内第一个农业专家系统,开创了中国智慧农业研究的先河,中心长期从事数字农业、农业传感器、农业机器人等领域的研究,研究实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三十多年来,中心围绕农业大数据与知识工程、农业专业传感器、农业机器人与农机智能装备等学科方向,展开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研究。

全国有多少智慧农业研究中心?-1.jpg
浙江大学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浙江省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
浙江省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成立于1993年,实验室依托浙江大学,发挥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作物栽培、农业工程、植物保护、地理、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优势,已建有环境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生物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遥感与信息技术基础三个研究室;建成农业资源遥感调查、地物光谱、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4个研究实验室。
数字农业与农业物联网创新团队/浙江大学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所
针对数字农业、农业物联网和农用航空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充分发挥浙江大学多学科交叉和产学研联合优势,瞄准国家目标,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团队重点开展核心技术研究、创新产品研发和智能装备产业应用。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植物-土壤-环境信息获取、农业物联网、农用无人机、农村信息化、植物表型技术等。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ERCITA)是于2001年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组建,专门从事农业及农村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中心的主要任务是针对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大需求,重点围绕农业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农业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精准农业与智能装备技术、农业生物环境控制工程与自动化技术、食品质量安全与物流技术等五大方向,进行源头技术创新、技术平台构建和重大产品研发,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全国有多少智慧农业研究中心?-2.jpg
中国农业大学精细农业研究中心/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支撑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于2002年,是我校首批建设的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之一,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目标指引下,进行农业工程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研究。实验室主要依托我校具有突出优势的“农业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以及1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设施农业工程实验室)、2个研究中心(精细农业研究中心和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2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和1个985建设平台(现代农业工程与农业信息化),在5个重点研究方向上努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全国有多少智慧农业研究中心?-3.jpg

全国有多少智慧农业研究中心?-4.jpg
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ERCIEA)是在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的基础上于2009年组建。该中心根据世界农业智能装备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针对我国农业智能装备重要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建设农业智能装备数字化设计与测试技术平台,突破农业智能装备设计、加工、制造关键技术,开发适应我国不同生产规模和经营方式的农业智能装备系列技术产品,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物化的技术支撑,提升我国农业智能装备水平。中心重点研究方向为:农业专用传感器、农业生物仪器、智能化农机具、农业机器人和数字化设计与测试

全国有多少智慧农业研究中心?-5.jpg
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农业航空施药技术联合实验室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研究中心,中心主要针对国内典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航空植保施药,联合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署航空应用技术中心(USDA-ARS-AATRU)、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农药应用和安全中心等国外先进的农业航空应用技术研究机构,围绕精准农业航空,共同开展农业航空遥感、航空精准变量喷雾等相关技术及装备的创新研究关键技术和共性问题、推广精准农业航空技术。中心负责人及学科带头人为兰玉彬教授,中心现设有农业航空遥感实验室、农业航空作业平台研究实验室、农业航空喷施雾化研究实验室、农业航空检测技术试验室、农业航空药效研究实验室、农业航空传感器开发实验室、农业航空大数据实验室、农业航空技术集成实验室等8个农业航空应用技术专业实验室。中心研究团队由农业工程、机械、电子、通信、力学、计算机、植保等各个不同学科人员组成,成员达5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达60余人。中心的研究平台还包括广东省“国际农业航空施药技术联合实验室”和“农业航空应用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

全国有多少智慧农业研究中心?-6.jpg

格林凯尔华中农大精准农业研究院(2016年6月)
格林凯尔精准农业研究院是由湖北格林凯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成立的、经湖北省民政厅批准的一家专业研究机构。现有注册专家11名,特聘专家1名,均系国内外农业领域著名的专家教授。研究院以推动精准农业发展为宗旨,深入开展精准农业的科学研究,集成和推广精准农业的适用技术,在全国各地设立实验站网络,组织各类培训及交流活动,培养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研究院的建设目标是成为一流的精准农业研究机构。

全国有多少智慧农业研究中心?-7.jpg

山东省智慧农业研究院(2017年4月)
山东省智慧农业研究院依托青岛农业大学网络管理中心建设,整合校内外企事业单位科研力量,研究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和育种过程的应用,设置农业信息服务、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和农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四个研究方向。通过搭建研发平台,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力量,突出重点,力求在农业大数据、智慧农业方面的研究有所突破。

全国有多少智慧农业研究中心?-8.jpg

西安智慧农业与农业大数据研究中心
2018年5月31日上午,市农林委和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共同举行“智慧农业战略合作”仪式,双方以共建方式成立“智慧农业与农业大数据研究中心”,让西安农林插上智慧的翅膀,迎来西安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里程。本次合作范围和研究领域涉及五大方面,即农业认知计算技术与系统研究、复杂农业系统画像方法与技术研究、农业生产者画像、复杂农业系统/现象态势感知,以及农业区块链研究与应用
“山东农业大学未来农业研究院” (2018年8月25日)
该项目依托山东农业大学优势学科,将设立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园艺作物、大田作物、动物科学、食用菌、林木花卉、智能农机装备、绿色农资等9个研究所,致力于研发现代高效农业所需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

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 (2018年12月1日)
智慧农业研究院以南京农业大学作物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和“农业信息学”江苏省优势学科为依托,以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系统分析与决策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信息农业研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为支撑,系统开展农业大数据、农作系统模拟、农情遥感监测、农业智能装备等内容的研究开发工作。同时,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建设高水平、规模化的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广泛开展智慧农业技术与装备的示范应用工作,努力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的智慧化水平。

全国有多少智慧农业研究中心?-9.jpg

中国农业大学智慧农业(南沙)产业研究院
12月15日,2019中国·南沙智慧渔业峰会在南沙举行。峰会以“湾区渔业明珠领航”为主题,围绕智慧渔业科技最新动态,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智慧渔业科研和产业发展探讨,搭建智慧渔业三产深度融合平台,促进现代渔业发展。
根据协议,中国农业大学智慧农业(南沙)产业研究院将落地南沙,在大田、园艺、畜禽、渔业、种业等领域,开拓科技研发和攻关,全面推进南沙智慧农业产学研用综合发展。同时,广州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公司牵手香港品质保证局和广州市品牌质量创新促进会,将南沙打造成直接供港供澳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流通中心,也将为南沙牵引广州乃至广东农业产业体系化与标准化提供标杆示范。
湖南省智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省智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成立于2019年12月。该“中心”以农学和信息学深度融合为基础,立足湖南、面向中南地区智慧农业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围绕主要农作物生长态势监测诊断、农业生产过程精确管理和辅助决策、农业信息工程产品研制开发和农业科技服务创新等4个方向开展智慧农业相关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打造成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推广、技术服务、学术交流、人才培训等于一体的省内一流的综合性的智慧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成我省乃至国内重要的开放共享的智慧农业交流平台。

全国有多少智慧农业研究中心?-10.jpg
隆平智慧农业创新中心 (2020年6月10日)
该创新中心由园区与北京第一创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第一创客作为专业的创新生态服务商,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的优势,依托智慧农业展示中心、加速孵化中心和技术应用示范平台,助力园区打造“全国首家智慧农业创新中心”。随后,创新中心分别与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技术转化和产业发展委员会以及首批入驻创新中心的北京佳格天地、广西慧云信息、山东种地保、山东国赢农业、湖南云苗库5家企业签约。“园区将与各位创业者及企业家们,共同打造出全国智慧农业产业园新典范,实现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从经验农业到精准农业的转变。”

全国有多少智慧农业研究中心?-11.jpg
吉林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 (2020年9月2日)
研究院致力于高端人才培养,优化整合了农业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技术与智慧农业、农业信息学和土壤信息学等5个学科,以及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人工智能)3个本科专业,并下设黑土地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精准农作与智能装备研究中心、长白山特色资源数字化研究中心、智慧粮食工程研究中心和智慧养殖工程研究中心共5个研究中心。
杨凌智慧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2020年10月23日)
发展智慧农业是示范区确定的主导产业之一,成立杨凌智慧农业产业创新中心是示范区重大部署,目的在于整合各类资源,以产业化、应用化为方向,以物联网、云计算技术、5G等信息化技术集成为支撑,以产业化、市场化、多元化为核心引领,推动“三农”产业的数字化、低碳化、生态化、集约化,实现高效、智慧、精细和可持续发展。该中心将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全力以赴提供保姆式服务,吸引各类创新团队和企业入驻,打造面向国内外科教单位、人才、企业的开放共享共建新平台,实现智慧农业领域各类实用性、可推广的成果转化、交易、展示、推广,让人才和企业在这里实现价值和梦想,努力把创新中心打造成杨凌农业科技发展的新名片,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作出新贡献。
“数字乡村联合实验室” (2020年)
布瑞克与中国科学院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成深度合作,双方将发挥产、学、研互补优势,共建“数字乡村联合实验室”,运用新一代空间信息技术助力中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

全国有多少智慧农业研究中心?-12.jpg

中国农科院华东农业科技中心(苏州)长三角智慧农业研究院 (2021年1月)
中国农科院华东中心将依托陆家完善的研究载体,瞄准智慧农业、生物农业、设施农业、功能农业等新领域,推进农业高新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转化和示范推广工作,努力建设成为未来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和解决方案的“生产线”。
近年来,陆家镇找准自身特点,积极抢抓国家重大发展机遇,紧盯行业发展前沿趋势,全方位打造“小而强、小而美、小而新、小而优”的精致高品质特色小城镇。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陆家镇依托产业集聚优势,充分发挥紧邻上海的“同城化”优势,引进大院大所,加大现代农业科技和产业布局力度,以产业融合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大手笔勾勒高质量发展蓝图。
前期,占地5330亩的陆家未来农业示范园项目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以现代设施园艺技术系统化集成创新为手段,重点打造集“A ”温室工场、垂直农场、无人农场、智慧农业生产示范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都市田园休闲体验基地及创意文化主题街区等项目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先进现代农业园。
在该项目合作洽谈的过程中,陆家镇主动推荐展示本地资源、产业配套优势等,吸引中国农业科学院旗下的现代农业高科技公司中环易达长三角农业科技智能装备制造中心落户,联合荷兰合作企业,将荷兰顶尖农业装备制造技术在陆家进行国产化研发和生产,建设国际一流的设施园艺智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并在未来与农业示范园项目共同形成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格局。
“中巴智慧农业研究院”(筹办中)
我校(华南农大)与巴基斯坦“一带一路”发展公司共建智慧农业研究院,有望成为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的首个农业合作项目。我校将积极分享在精准农业航天航空技术、优质品种选育、农业机械化、农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安全与营养、果蔬栽培和保鲜技术、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等领域的成果,依托研究院与“一带一路”发展公司通力合作,打造中巴经济走廊的首个农业项目示范园,全面推进与巴方农业科教创新合作,推动两国农业走出一条数字农业、智能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道路,提升后疫情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期待双方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建设好智慧农业研究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来农业研究院(筹办中)
为加快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更好地完成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国家使命,在教育部和陕西省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正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建设未来农业研究院。未来农业研究院是学校重点支持建设的创新特区,聚焦生命科学前沿、人类健康、智慧农业等未来农业关键学科领域,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工作。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数字农业中心
目前主要从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应用、农业物联网、农业数据分析挖掘、农业模型、农业智能系统等技术研发。建有上海数字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农业信息技术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工作站、国家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上海工作站等工作平台。
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
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坐落在老山南麓、长江之滨的南京国家农创园,是在农业农村部关心下,由赵春江院士领衔创建的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及产业服务平台。作为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南方研发及产业化基地,研究院主要围绕大田精准农业、智慧设施园艺、畜禽水产物联网、智慧烟草农业、农产品智慧供应链和数字乡村发展建设等进行人才引进和业务布局,重点开展农业大数据技术及场景化应用、新型农业传感器、农业自主无人系统与经济作物智能作业装备研发及产业化
南京神农智慧农业研究院
南京神农智慧农业研究院是由南京溧水区人民政府、南京农业大学、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国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南京)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运营实体为 神农智慧农业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神农智慧农业研究院是一家主要从事智慧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创制、系统集成、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注册地在南京溧水区白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占地面积 5000 平方米。
公司发展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科学为依托、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建成国内一流的智慧农业技术研发机构和产品供应商。重点围绕农业传感器、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遥感服务、农业智能装备和农业决策系统以及智慧农业规划等开展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公司立足江苏南京,面向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提供优质的智慧农业科技服务。

全国有多少智慧农业研究中心?-13.jpg

深圳市坪山区中农智慧农业研究院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规划,结合中国农业农村部布局调整的要求,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战略,2020年3月,由中国农业大学工程院院士汪懋华科研团队,深圳市利正源农业物联网科技集团共同组建,在深圳市坪山区共同建立深圳市坪山区中农智慧农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农智慧农业研究院”)获得民政局批准挂牌成立。

全国有多少智慧农业研究中心?-14.jpg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智慧农业团队
研究内容:依托国家智慧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国家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业遥感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智慧农业科学技术中心等平台,围绕大田种植和果园生产两个领域,将遥感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进行深度融合,以农业“智能感知—智能诊断—智能决策”为研究主线,重点开展农业信息采集与作业智能装备、天空地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农业土地系统时空变化监测、农产品质量溯源、智慧农业园区空间规划等方面的研究,突破智慧农业的核心理论、技术、装备和系统平台,推进装备、技术和系统的组装、集成与熟化,建立标准化、可复制的智慧农业应用技术模式,为我国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研究目标:聚焦中国农业科学院“三个面向、两个一流”的目标,突破智慧农业的理论、技术和装备等关键科学问题,建立“创新链”与“产业链”相结合的智慧农业标准技术模式和生态系统。
研究方向: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智能感知技术与装备、天空地大数据挖掘、诊断技术与平台、云边端一体化的农业作业智能装备。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信息所关注农业信息分析、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管理等学科发展,致力于实现农业信息领域的公益服务、决策咨询、科研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主要包括以下三大学科领域:
(一)农业信息分析研究。面向农业发展战略研究需求,聚焦海外农业研究、信息监测预警、农业风险分析、农业科技情报等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建设具有全球视野、学科融合、专业化手段的高端农业智库,为科学智能决策和应急服务提供支撑。
(二)农业信息技术研究。面向智慧农业重大需求,聚焦智能管控、视觉感知、物联网、空间数据、区块链等领域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及在农业农村全产业链中的集成应用,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系统技术与产品。
(三)农业信息管理研究。面向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需求,聚焦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知识组织、云计算等大数据关键技术,搭建农业领域大数据并行计算环境及实时计算服务平台,建立基于大数据驱动的信息技术体系,为农业科技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数据与技术服务。
江苏省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农业模型创新团队研究领域:农业系统模拟、植物生长定量诊断与调控、模型集成与产品化。
农业遥感创新团队研究领域:农业农村地物遥感识别研究、农情遥感监测及作物估产研究、农业灾害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农业科普创新团队研究领域:科普创作研究、科普理论研究、科普政策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网 ( 鄂ICP备20005464号-17 )

GMT+8, 2024-6-1 20: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