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马_OZSD 发表于 2023-3-17 03:23:43

人类如何降服科技

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习惯于写作的人,与文字打交道是我的擅长。但这个结果也有另外的原因,就是我是个手残党,并不擅长画画,所以会画画的设计师或插画师在我眼里就很不一样,尤其还是个漂亮可爱的设计师妹妹的话。

也许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和菜头大叔从去年起便日日做功用AI练习画画,方法就是你输入文字描述,人工智能会自动生成符合你要求的画。去年我也尝试过一阵子,但觉得AI还不怎么开窍,能看出明显的不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今年,眼看着和菜头在《槽边往事》的配图越来越精细,肉眼几乎再也看不出瑕疵了。

这就表明,人工智能时代,真的降临了。

2022年11月,微软收购的人工智能机构OpenAI发布了机器人聊天应用ChatGPT。当它迭代到3.5世代的时候,整个世界终于坐不住了,因为这款产品真的可以理解你提出的要求,继而给出开放性的还算靠谱的回答,据说,大概相当于一个8岁儿童的智力水准——而仅仅两三个月后,前两天新推出的GPT4.0,已经进化到拿下美国高考SAT优秀分不成问题,也就是说,相当于18岁优秀高中生的智能水平。

这就是速度。鬼知道到年底GPT会有多聪明。

科技行业的技术领先,往往一骑绝尘。据悉,GPT-4.0还仅仅是两年前的研究成果,之所以今年才发布,是因为GPT毕竟还不完美,还是会出现“胡编乱造”的回答,所以需要数据清洗,也需要处理掉危险恶意的内容——总之,OpenAI已经至少领先全球其它团队和国家,至少两年的技术优势。

在这个时候,唯一能站出来对OpenAI有所回应的选手,是来自中国的百度——文心一言。

1999年到2010年,百度是中国互联网的王者,是PC时代的头号选手;

2011-2020年,这十年移动互联网盛世,是百度失落的十年。一方面是因为移动互联网将大海分割成了一片片孤岛和池塘,各玩各的,不再需要百度那样一个统一入口;另一方面,因为百度自身的营收结构和社会信誉问题(比如魏则西事件),都显得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技术起家的百度,最终还是选择回归技术,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搜索、大数据、巨量信息……这是人工智能的天然土壤,也是百度与生俱来的使命方向。过去十年,不计成本地投入研发超过1100亿,才换来今天的文心一言。

在OpenAI一骑绝尘碾压全球的时候,百度能站起来接招,能出牌,已然不易。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新科技的诞生,需要太多复杂的条件,需要无数偶然中的必然,但一旦新科技跑起来,越过奇点,人们就会被它的力量所惊叹,甚至还没来得及理解,社会都已被卷入和改变。

现在的人工智能就是如此。OpenAI俨然就是当初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所以,这两天,我看了一些关于工业革命,关于瓦特改良蒸汽机的资料,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还是应该对技术、对工科保持深切的敬畏。

请问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古代中国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长期都处于全球领先,直到近代西方开启工业革命后才超越,那么,到底是哪一年,西方那条曲线与咱们中国交汇并超越呢?

答案是:公元1709年,就是康熙四十八年。

那一年,康熙下令修建了圆明园。

那一年,德意志地区的炼金术师伯特格尔利用一个炉子,第一次做出了白瓷——欧洲人才第一次破解了来自古老东方瓷器的秘密。

那个炉子,是利用聚光镜的原理,达到了1648度的高温。这个温度已经超过了铁的熔点1538度。

那一年,英国的亚伯拉罕.达比,第一次用焦煤作为原料炼铁,让炉火的温度剧烈升高,开启了西方的大规模炼铁的时代。

这个时候,西欧才和中国的炼铁体系持平。

第二个问题,瓦特改良蒸汽机,最大的技术难点是什么?

答案是,材质。因为传统蒸汽机的热损耗实在太大,瓦特设计的冷凝箱需要超级密封,最终采用制造火炮的炮膛才满足。通常,我们认为,蒸汽机的灵感来自于水壶烧水产生的蒸汽效应。但远没有这么简单,瓦特能够改良出蒸汽机,实际上应用的第一技术是——大气压。当时人们渐渐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和威力,才想到利用大气压的力量作为动力。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偏偏是瓦特,为什么偏偏是英国开启工业革命?而不是咱们中国?

因为,这是一系列综合因素所决定的。

比如,大航海时代带来的对技术的越发重视。为什么大航海?因为当时西欧实在混得不行,对比阿拉伯世界都没什么优势,但见过来自东方的丝绸、瓷器和香料之后,对东方的财富产生了强烈的欲望。所以,选择往海上走,搏一搏。风帆时代只能利用季风和洋流,所以在欧洲、非洲和美洲之间形成了三角贸易。

为什么是英国?

因为英国当时海军强、煤矿多,纺织等产业兴起,都需要提升动力……为什么偏偏是瓦特?看下他的故事和关系就知道:
瓦特是一个破产船主的儿子,一辈子谨小慎微,视野也不是很开阔。正是在格拉斯哥大学这种宽松的氛围中,才能成长起来。热心的迪克博士给他指了一条明路,让他去学习科学与技术交叉的数学天文仪器制造。年轻的罗比森教授,瓦特的同龄人,曾经参加过著名的哈里森航海钟测试的远洋航行,并到各地游学,后来去俄国做海军上将的秘书。在瓦特从伦敦学艺回来后,本来是可能陷入庶务的。正是罗比森教授把瓦特拉回来,并且经常和他一起研究蒸汽动力,才有了后来进一步研究。布莱克教授提出了潜热理论,并且还将瓦特引荐给工业家罗巴克。罗巴克是苏格兰工业之父,卡伦钢铁厂的创办人,瓦特蒸汽机的第一个投资人。没有这些人的帮助,瓦特是不可能成功的。挨踢的牛魔王,公众号:无往不利正本清源说工业革命 (五):大宗师的力量

是的,瓦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当时英国和西欧那个社会氛围,大量的科学被蓬勃兴起的产业和信息交流所哺育。

而这样的复杂的综合的条件,大陆东端的满清帝国是不可能具备的。

事实上,直到鸦片战争,英国舰船在珠江口与清兵过招时,双方的火炮都还没有拉出代际上的差别,但在社会体系上,英国殖民者只要打赢就能获得巨额财富和封官加爵,甚至贵族亲自带军,而晚清军队的腐化,火炮能不能打响都不敢保证,这才是真正的差距。

……

工业革命的诞生,非常复杂,远远不是单纯的技术探索那么简单。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历史上的科技,更多是经验总结型,而这是我们中国这个农耕文明最擅长的。但在各种因缘巧合之下,欧洲悄然间推出工业革命的大门,自此之后,科技就不是归纳总结那么简单了,而是常常要跨界思考,物理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在化学家那里,比如,电报的发明者其实是一位画家。

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化学、地理、数学……等一大批现代科学,都涌现于工业革命,与之伴随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等同样重塑着人类社会。

这一过程,作为当代人,我们不得不要去弄明白。

这几天,花了三个晚上,看完了公众号【无往不利】写的《工业革命》系列文章,受益匪浅。坦诚而言,在中文互联网上,除了他,我还没看到有人能用几篇文章将工业革命三四百年的历史讲得清清楚楚,因为这起码可以写一本书:



《正本清源说工业革命 (一)》


《正本清源说工业革命 (二):商业革命》

《正本清源说工业革命 (三):火、枪炮与钢铁》

《正本清源说工业革命 (四):黄金时代》

《正本清源说工业革命 (五):大宗师的力量》


《正本清源说工业革命 (六):落后战胜先进》

《工业革命系列的幕后故事》


当然,作者也说了,写这几篇系列文章,他的参考资料字数超过了50万字。

作为一个理科生,我看这几篇文章非常喜欢,很过瘾,宛如史诗,但想真正看懂,不仅需要懂理工背景,还要对地理和历史有深刻的认知。

读懂工业革命,我想,面对今天的GPT,我们仿佛就在见证新的瓦特。

cherish

O

涟漪之外 - beyond the ripples
分享几个喜欢的乡土博主视频:

M本文由@阿鱼探长 出品。感谢阅读,欢迎转发分享和留言交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类如何降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