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嚎谷 发表于 2023-3-8 01:48:38

【养生主】人生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葡合岛每日精进

成长为照亮别人的太阳



       真心唤醒真心,生命唤醒生命!

   心,为万念之根;心,为万力之源;

   心,为万法之宗;心,为万象之本!




?人生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黄帝内经》是本奇特的书。它讲得最多的是人为什么得病,而没有更多地讲药物,并且告诉大家:得病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在《黄帝内经》里,只有13个药方,而且都是很简单的方子。它真正的意图,是让我们更多地关注身心的修养,而不要太过分地依赖药物;同时它也启迪我们,健康是一个积精累气的过程,要一点点攒起足够的气和精,才可以供养一生的补给。
《黄帝内经》更重视经脉,它讲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就是储存多余经气的地方,也就是藏元气的地方。在所有的中药书里,没有一味药入奇经八脉。也就是说,没有一味药可以补元气。只有食物可以补益元气,天天能吃的东西才可以补益我们的身体。所以,身体健康的基础,需要依靠每天的合理进餐。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1、养生之道没有比《黄帝内经》更好的指导和学习经典了!
   《黄帝内经》是一本奇异的医书,它不像西医书籍那样总是生理、病理及外行人根本看不懂的数据和指称,它恰恰谈的都是我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事物,比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于是,我们学习它的过程就成了一次捕捉天地自然光影流转的美丽旅程。
   2、在浩瀚的中华文化经典中,“医道”始终独立而鲜活地存在着:一方面,“道以医显”——医道是中国文化最集中的体现,阴阳、五行、中庸等观念在医道中无不尽其所极地铺设张扬;另一方面,“从医入道”又是掌握传统文化精髓的捷径,大到天地宇宙,小到个体生命,天与人尽在此中融和,象与数也不再虚无飘渺,而是如我们的每一次呼吸那样真实而令人感动……学习它,玩味它,按照圣人的指点去挖掘探寻我们的身体及灵魂之秘,将是我们重整人生、完善人生的重要航程。
       3、世界上最高的学问都是研究人的学问。思想、哲学上的差异并无法阻隔我们对人类生命肉体认识的一致性和共通性,只要是人,就会有喜怒哀乐或悲伤恐惧,人类情感和肉身的共通性最终也会导致人类关于医学观念的某些共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

       4、 而这门学问在中国又体现为生活之道,中国的圣人为了说清楚其中的道理,统统采取了打比方的方法,他不去说这个概念“是”什么,而是说它“像”什么,在《易经》里他画出卦来让你看它“像”什么,然后去感悟真理;在《诗经》里他用“比、兴”的方法来描述人心;在历史书里他讲故事;在医书里他说春夏秋冬……他从来都不用大概念压人,而是发掘生活的点滴来映照我们的心灵。因此,中国的经典都是智慧之书,而不是知识之书,是可以让一个民族怀着隐秘的热情世世代代、反反复复去阅读的书。
      5、老百姓可能不大明白为什么要“冬吃萝卜夏吃姜”,为什么中国人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为什么子为鼠、寅为虎、午为马等原理,但千百年来中国的百姓因循着古训就那么自自然然地生活着,被称之为“中医”的医学护佑着……当探究到它的深处,我们方知道,原来很多真理都是从身体里变现出来的,是自自然然的东西,因此参悟这门学说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人体与自然的奇妙和谐,两者的和谐程度越高,就越接近“至善”。而如何依准我们的生命本性去生活和做人,则是我们每个人所必需认知的事情,《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则可以帮助我们尽量地完成这场对自我生命本体的认知过程。
      6、 经典是一门仁术。它源于一种根本的、深沉的爱,源于一种沉静的力量及心灵的阅读。它熨帖着我们生命的根,传统医学的真正作用不是机械性地对疾病进行“治疗”,而是像一位老师,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改掉导致我们身体衰弱的坏习惯,如何建立起良好的、符合我们生命本性的生活习性,并引导我们顺应自然的力量。
         7、 这是我们的一次关于身体的认领和解读。它发生在5000年前,甚至更远,在远古的讲堂上,一群圣人围坐在一起;在遥远的今天,我们开始了自己阅读的旅程,在模糊的字迹背后,我们找寻,关于宇宙、关于生命、关于灵魂的秘密……
    8、 我们现在阅读《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似乎有些难度,但这绝不是一次跨文化的对话与阅读。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当中都流淌着美丽而空灵的汉字的基因,只要我们能享受孤寂,我们便可以像阅读李白和杜甫那样去阅读《黄帝内经》,它一样有着超凡的羽察力、博大的精神和动人的韵律,一样有着中国文化所具有的所有美德,它确定权威与法则,讲究和谐与稳定,注重教化与实证,它不仅引领我们游走于字宙大空,感受旷古时空的荒谬与空寂;而且引领我们不断地向内、向着那似乎不可知的黑暗,不断地问难探索,直至找到我们生命的真实的每一次悸动……

9、《黄帝内经》不是高悬琼阁寂寞的圣典,而是能温暖我们每一个生命的启示录和源泉,其博大、其精微、其慈惠,感动着、改变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找到了一个重新发现自己的机会——五脏之象、六腑之动、奇经八脉、经脉和合……
生命不再是行尸走肉,而是一个有无限能量、无限创造力的本源。此生,以肉身显,灵魂也安住在这瑰丽的肉身中。此生,我们的每一次觉知、每一次升华,也当先从这肉身起,来过、爱过、健硕地活过,用我们的感官饕餮过这世界的美,多么幸福!

10、《黄帝内经》的意义会越来越非凡地显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她关系到我们的自救、我们的自我超越、我们的生态未来——是用大量的药物来拯救我们的生命,还是靠自尊、自觉、自省、美好的生活方式来拯救我们的未来,答案显而易见。所以,我们,必须努力,不能辜负先圣大智之慈惠无穷!

   11、《黄帝内经》是一本黄帝研习生命之道的学习笔记。作为一个建立了历律、封建制和国家政治体制的一代伟大君王为何以一种谦卑的态度来研习生命之道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

   12、因为对于此界而言,生命系统可能是造化最精密、最完美、最充满变数和不可思议的一个系统了。相较于生命而言,医学是粗糙的,历史是粗糙的,一切人事也是残缺不全的。
    13、 而人类最大、最后的失败也是个体生命系统的崩盘,人类最无奈的哀伤和最不易掌控的事物也源于此。所以黄帝要补上这一课。

   14、当人人都补上这一课时,才有真正的放松和悠然,这种放松和悠然源自生命内部,而不是外部,这是“悠然自得”真正内涵。

   15、无论如何,人之自由是有次第的,首先是财富自由——但这不是目的,而只是使生命具足的一个小小的阶梯,是生命向更高阶段前行的一个保障。但很多人都太沉溺于这一阶段了,甚至把这一阶段当成了终极目标,而忘记了追求更美好的。

   16、然后是生命自由——这是一个相对高级的阶段,是不任人宰割而重新把生命拿回自己掌握的一个阶段,真正支撑这一阶段的不是金钱,而是对生命的尊重。但很多人忽略了这一阶段,或者是到临死时才悔恨自己始终没有建立起对自己肉身的尊重,而任意挥霍了一生。最后是心灵自由——是剔除了贪嗔痴对生命的困扰,而由对生命的尊重进而发展为生命的发挥和奉献。至此阶段,是男人,是女人,已不重要;是否长寿,是否短命,也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真性情地活过,你善意地与这个世界和解了,你美美地享受了肉身和人类精神这双重盛宴。你来过了,你也可以坦然地走了。不枉此生!
   17、而这种终结时的坦然、无悔和明澈,就是自在;如果再深感幸福和拥有来去自由的从容,就是大自在。

?

    18、 精气是躯体生命健康运行的基础力量,而神则是躯体的统领,指引着人前进的方向。我们日常要注意养生,营养均衡,养精蓄锐。多行走运动,让气息循环通畅。

在保持身体系统健康通畅运行的同时,也要加强精神层面的修养。

19、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培养意志力,增强抗压力,同时减少妄念,降低欲望、尽量保持情绪的稳定。

《内经》讲精、气、神三者之间是相互滋生、彼此助长的。补精、养气、守神就是真正的修身、养生之道。生命往往是从内部觉醒,在历练的过程中守住自己的心神,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真修實證,明心化性】


?

1、人是三界生的,天赋人的性,地赋人的命,父母生的身,所以说三界是人的来踪。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尽情理,才能返本归根。人只知有个身我,不知天上有个性我,地府有个命我。性化了,天上的性我得天爵;道理明,地府的命我得人爵。一人本有三身,可惜人不自知啊!

2、性存天理要柔和,刚中有柔。心存道理要平和,静中有慧。身尽情理要矮和,脚踏实地。

3、万教以人为本,人有三本,一性本、二心本、三身本。当人把本忘了,便立不住,‘本立而道生’!身是应万事的,有不会的事,做不来的工作,要努力去学,心是存万理的,知己知彼知进知退,透过去就不困难。性是厚德载物聚万灵的,要明天理、达天时、以天命为主,按天理去行事,才算立住了。

4、性、心、身三界不太平,是因为三界中有三个贼——一禀性,二私欲,三不良嗜好。要想三界太平,就要用天理捉拿性中的贼,用道理捉拿心里的贼,用情理捉拿身上的贼。

5、什么性什么病:动性耍脾气,是性界的病,心思别人的不对是心界的病,为身子做打算,好占便宜是身界的病。要能反过来,病就好了。不争不贪,福禄无边!

6、性界清没有脾气,心界清没有私欲,身界清没有不良嗜好。性不清没有福,心不清没有禄,身不清没有寿,所以要清三界。

7、‘混元一气化三清’。一个人正是‘混元一气’,性中没有脾气是性清,心里没有私欲是心清,身上没有不良嗜好是身清,三界清了,才算‘化三清’!

8、身无不良嗜好,身界就没病;心无私欲,心界就没病;性无脾气,性界就没病。心性的病,非用道治不好,吃药是没效的。

9、性是福星,心是禄星,身是寿星。吃得过分折福,说话伤人削禄,穿戴过分损寿。人须时时检点,不可忽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0、人不自知就去贪、去争、去搅,贪的亏天理,欠天上债;争的亏道理,欠人间债;搅的亏情理,欠业债。倘若三个字都犯了,欠三界的债,你浑身都是负能量,谁敢碰你,哪能有好结果!

11、贪就是过,争就是罪,搅就是孽。

12、好抱屈伤心,不抱屈保心保命;好后悔伤性,不后悔保性保福;好怨人伤身,不怨人保身保寿。人能不抱屈、不后悔、不怨人,性、心、身三界就都不会受伤了。

1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人人要有个三省:一省性中没有脾气?有人拂逆我的时候,我的性里起什么作用?二省心里知不知足?有没有偏私?吃亏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滋味?三省行为正不正当?确实会做什么?这就是三省。

14、有个三纲领——就是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尽情理。也有个八条目——一不贪、二不争、三不抱屈、四不后悔、五不怨人、六不著急、七不上火、八不生气,若能做到,不费金钱,不费力气,不但成道,还能成佛。

15、能忍则性了,知足则心了,勤劳则身了,这正是好了,不能了就好不了,人就成不了。

16、养生只能养其所能养,不能养其所不能养。人能养的是自己的心,思想和意念是可以控制的。转变观念,用文化养生。修身不如修心,养生不如放生。《庄子·养生主》: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要有一个正确的知见,超越认知局限,不要死于无知。健康靠自己,相信自己本自具足,远离保健品、怪力乱神。

17、“不为良相,就为良医”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植根在心中。儒家把君子奉为一种理想的道德楷模,强调内在的修心,通过个人努力提升道德境界。修身必先养心,而养心贵在养德。所谓诚于中,形于外。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18、   没有“天人合一”的生命观,就无法认识和把握中医和养生学。人法地,人要与大地的生命节律合拍,饥餐渴饮,顺之者昌。逆大地的节律走,除非特需,身体定会出问题。地法天,遵循宇宙的运行法则,如因果律,生命周期节律,最终超越动物的活法,不被三维的相所束缚做个大写的人。天法道,要超越一切有限认知,超越一切低频能量交换的层次,在正能量共振的场域中自我唤醒,归根复命,返回生命的始点,这就是自然生命的本然状态。







Puhedao Records


人成了,做啥事都成!事,做不成,就是人有问题有些人,人做的很好,但是就是不成功,是因为没有改命。

心是智慧的总开关一个人的价值,并不是以钱衡量,而是以对社会的贡献度衡量。能赚钱的人,并非都是有用有价值的人。一个人的最大价值,就是为世界为民族做出贡献,推动社会进步。世界很大,个人很小。只有懂得渺小,才开始伟大。人生,如同日出日落,瞬间即逝。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短暂的生命中,去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規律辦事,合道而行行道吉无不利,运气如虎添翼!

不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忧虑未来,从容淡定,轻装前行。水火既济,如虎添翼!三阳开泰,无往不利!




明师难遇今已遇,大道难求今以求!

人生别无其它事,一路修行到绝顶!

佛祖立志普度众生,结果被众生所度。

更高的智慧帮助更多的人,

利他,是走向高阶的脊梁!

——以上内容来自杨先生易道传承总裁班课程录音


?

?

最后,送所有人一句话:

一切金钱来自于行动。

让自己变得更好,

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智慧人生,走向价值人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养生主】人生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