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y 发表于 2023-3-4 03:12:36

开启在第三个国家的生活经历,这半年,我学到了什么?

又沉寂了很久。发布上一篇文章到现在,已经过去快半年。期间有多次想写点东西,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已经在欧洲生活了半年多,五味杂陈,虽然出国前我已经设想了各种情况,但依然度过了几个月的适应期。
出国不能解决任何自身的问题,好比“婚姻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一样。那些让我恐慌的、焦虑的事,就在那,我人在国内也好,国外也罢,哪怕去了火星,那些事也是在那。 有时候只是换了个地方焦虑。 这以至于,让我经常说出一句很鸡汤的话---如果心态好,在哪都不焦虑,如果心态不行,去了火星你也焦虑。事实就是如此。 最近刚刚到德国,离开了布达佩斯。 这边提供了一个半年期的交换项目,新地方,新环境,新同学,这种短暂的新鲜感让我恐慌且兴奋。或许我喜欢的就是这种一直在路上的感觉,前方充满了无限可能性。 由于匈牙利的学校放假早,德国的学校开学晚,我有了一个超长寒假——三个月。最近我终于有时间闲下来,可目测的未来,应该也不会很忙,有了时间思考,我开始回顾以前的事。 2021年,在我申请美国项目的时候,和一位资深记者聊天,谈到如何克服焦虑的情绪。众所周知,记者这个群体接触太多信息,所谓“懂得太多”,焦虑甚至抑郁是常态,我也是如此。他说了一句话,可能是不经意说的,但是对我影响甚大: “我们总是用了太多的时间去焦虑,太少的时间去做事。” 确实如此。 虽然一句话并不足以改变我的心态,但是每次想到都能大大缓解我的情绪。疫情三年对我的“规训”,让我对一切外界危险信号草木皆兵。再加上本就是一个谨慎的人,做事之前总是能考虑各种细节,这种长时间警惕性让我疲惫不堪。 我觉得我需要一种慢生活,恰如此时此刻。我写这些东西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吸引粉丝。在从前这被我定义为浪费时间。现在我觉得挺好,我就写给自己看。 接着说说这半年国外读书的感受。 我是为了出国而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出国。这有本质区别,我是想有个学校待,有学生签证,可以体验生活。因此我不追求什么好学校。 另一方面,多年来的经历告诉我,“知识”这个东西,学校里能学到的,通过互联网都能学到,网站Coursera也好,EdX也罢,免费课程应有尽有。主动一些,发邮件问,和行业专家去聊,也能很快掌握一些知识。但是有一点是互联网没法给的,那就是环境,所谓Engagement,那种Dynamic,需要融入进去才能让你学会多元化、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带着这样的初衷,我会去审视身边发生的一切。 第一,名校学生和普通学校的学生差距在哪?根据我这些年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前者比后者勤快。我用了一个很通俗的词“勤快”。说得不好听,后者有点懒。不过我是从平均意义上说,不代表整体。我认识的很顶尖的学校的毕业生,会为一个面试、一个演讲、一个作业,通宵达旦,与世隔绝,吃苦能力很强。后者呢,有些得过且过。 我印象最深的是班里好多次做presentation,不少、可以说相当多同学ppt里有硬伤,而且是很明显的认知错误,查一下就搞清楚的。比如某同学讲到中国的外汇政策。说中国把汇率设定得这么低,就是为了出口。他以为一个国家的汇率是自己设置的,中国设置兑美元为7,好像这是一个填空题,中国自己填写了个“数字7”。这是蛮可笑的一种理解,因为一国汇率是很多因素影响的结果,比如贸易、经常账户、利率等等,怎么可能自己定多少就是多少。 这不是难以理解的问题,只要多查查资料,哪怕维基一搜,读一读文章,马上就能懂。这不是能力问题,这是懒和勤快的问题。 其实在智力上我没看到差别,名校的、普通学校的,没有明显差异。这个态度,却是能看到的,实实在在的差异。 第二,每个人都会有偏见,但很少见过有人拿国家说事儿我和印度同学聊过,鉴于中印之间的紧张关系。但是至少我聊过的印度人,还是清楚他面前这个中国人(我),和“中国”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他会审视我这个人如何,不会因为我是中国人就怎样,不会贴标签。班级里的越南人也是,对方告诉我,他们的历史课本里说中国侵略了他们1000年。我没法反驳,因为我们的历史和他们的不一样,争论没有意义。但即便如此,也能达成一致,那就是我们更在乎对面这个人怎么样,而不会因为你是中国人(越南人)敌视你。 还有阿塞拜疆人。因为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长期有冲突,两国关系很差,我会和阿塞拜疆同学聊,你们为什么和亚美尼亚打仗?你们讨厌亚美尼亚人吗?对后一个问题,对方的回答,“当然,但是也要看人,毕竟不是每个亚美尼亚人都不好。” 还有两件印象深刻的小事值得分享。刚到德国入住学生公寓,和管理员大叔(其实是大爷)聊了半小时。聊到了德国的物价,这里物价很高,公共交通买票要3.6欧元起(25人民币),下馆子吃饭,一顿饭普普通通,怎么也得10欧(73元)起吧。管理员大爷明显是在收入处在不太高的水平一类,对德国接收难民很有意见。 他不止一次带着嘲讽的口吻说,在德国你只要说自己是难民就好啦!你是难民,政府就给你钱,多简单。 没错,如今全球通货膨胀严重,最先受损的是收入中下层的人。生活越来越难,有这样的抱怨正常。他们必然也不会去想国际关系、国家安全等宏大叙事。眼前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最实在。 在慕尼黑青旅,认识了来自英国曼彻斯特的年轻人,没有上过大学,在铁路上工作,应该算铁路工人。独自一人出来旅行,我们聊了聊英国政治。他对现在英国首相里希·苏纳克很有意见。 他的看法,和我在国内看的一篇文章很一致。他说这个人太有钱,太精英,所以根本不了解底层民众的需求。在面对那些无家可归的人的时候,苏纳克说“你们应该去找个工作”。这小伙嘲讽说,他是真的不知道这些人找不到工作,才给出这么可笑的建议。我看到的新闻是,苏纳克在加油站加油本想做一些亲民的举动,但是视频看到他不会用手机支付。可能是因为有钱人的世界我们无法想象,加油也不是亲力亲为吧。 最后说说未来的一些打算。 这些年,一直在努力地把自己的技能拼图搭建完整。过去几年是投资,一直在折腾这个CFA,真的是搞死我。随着考完L3,还差最后一小部分,就是CFA的ESG INVESTING CERTIFICATE,估计未来两个月可以搞定。 编程,是我的技能图谱里最缺的一块。随着Web3,ChatGPT的流行,我不需要成为编程高手,但至少要融入这个世界。这对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P.S.我计划回归投资研究的写作了,不知道我这几百个读者想看什么?哪个公司的股票基金?期货?还是其他?我在找研究的方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开启在第三个国家的生活经历,这半年,我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