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long 发表于 2023-2-16 11:02:52

圣人的三条养生之道,包括四气养生、阴阳养生、治未病养生之道

《四气调神大论》中,圣人适应自然的变化规律,遵循养生之道,所以身体就不会有大病,人的生机也不会衰竭。

圣人的养生之道,包括四气养生、阴阳养生、治未病养生之道。

一、圣人遵循四季养生之道: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一)古人讲究天人合一,天之气和人之气是相通的。

1、天之气含而不露、藏而不彰,否则万物会枯萎夭折;人的真气也应该收藏而不泄露,否则虚邪就会侵入人体,人就会得病或死亡。

2、天地之气要上下相交,人的阴阳之气也应该心肾相交。

3、天地之气为春夏秋冬四时,对应人体肝心肺肾四脏,人要顺应四时之气的变化来养生,否则就会发生病变。

(二)四气养生之道

1、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违背了春生之气,那么足少阳胆经就不会生发,肝和胆相表里,就会导致肝气内郁而发生病变。

脏腑相表里是先天夫妻,无条件地你爱我、我成就你的关系,阴阳互补,两个人共同成长,肝胆相照。假如胆是丈夫,肝木是妻子,胆深知肝的仁厚,也深知肝的软弱和犹豫,就会帮肝处理自身的弱点,用“中正”帮肝决断,胆主中正,主决断,告诉肝哪些是必须要做的,哪些不需要做,于是肝就有新的成长。

脏腑相克是后天夫妻,你克我、我克你的关系。如肺金克肝木,或者肝木反侮肺金。假如肺金是丈夫,肝木是妻子,肺金克肝木,就是丈夫管束着妻子;肝木反侮肺金,就像妻子轻慢挖苦丈夫,二者三观不同,家庭就会出问题。

2、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违背了夏长之气,足太阳膀胱和手太阳小肠经就不能盛长,心和小肠相表里,就会导致心气内虚、心血不足。

所以,夏天容易犯心梗,一是心肾不交,尤其经常熬夜会心肾不交;二是足太阳膀胱的太阳之气不足,也会连累心肾;二是夏天天热出大汗,汗为心液,就会伤到心脏,就容易心梗。

3、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违背了秋收之气,手太阴肺经就不能收敛、足太阴脾土不生肺金,又肺气不足,肺不能清肃,就会导致肺热叶焦而胸部胀满。

足太阴脾运化不足,身体就会出问题。所以咳嗽治疗,不只是肺,土生金,从胃脾治,脾胃一足,咳嗽要么直接就痊愈,要么把肺寒咳出去,咳嗽就彻底好了。

脾胃是生气、生血之所,只要脾胃好,气和血都能慢慢恢复,不要有点不舒服就吃药、吃补品。

4、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违背了冬藏之气,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就不能收敛收藏,精就不足,就得从肾中调元气,从而造成肾的负担,就会导致肾气消沉。

二、圣人遵循阴阳养生之道: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八个字是四季养生的总原则,也就是说春天、夏天要养阳气,秋天冬天要养阴气。

1、庸人养后天,把吃喝当养生;圣人养先天,重视保养真阳元气。春夏养生发、生长之气;秋冬养收敛、收藏之气。

如果想当然地认为吃好东西、吃保健品就是养,可你不知好东西也是要用元气来化的,比如蛋白吃多了,会增加胰脏的负担,长此下去,生命也被拖累了。

高能量的东西要靠人调动更多的气血去化解它,在化解时觉得自己精神旺盛了,但不知这是提前动用了气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仅浪费了钱,还浪费了精,提前预支了自己。

2、春夏养阳:是指按照春夏生发、生长之气来养,这个养不是助这个阳气的意思,这个时候就不能再助它,一助就太过了。所以春夏养阳,不是说春夏去助这个阳气,而是说春夏去顺应这个阳气,而是要克制一点。

春夏阳气足,本身就是养阳的,你再加强阳性,在春夏吃补药,这行不行啊?这肯定不行。中医说什么时候要吃补药?冬天补。

3、秋冬养阴:是指按照秋冬收敛、收藏之气来养,这个养不是助这个阴气的意思。所以秋冬养阴,不是说秋冬助长这个阴气,而是说秋冬去顺应这个阴气。

4、要懂动静之道,所谓养阳就是别憋着,所谓养阴就是该眯着就眯着。

春夏该意气风发,生命的绽放;冬天要知道收着点,变成精华营养,积攒着这些精华供给春夏的绽放。生命,是有弹性的一种存在,能收放自如,才是自在的圣人。

三、圣人遵循治未病养生之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1、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魏文王曾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都精通医术,谁医术最好?”扁鹊说:“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因为大哥治病,病情发作之前就铲除了病因,所以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家里人才知道。

二哥治病,在病情初起时就把病人治好了,所以名气只有本乡的人知道。

扁鹊治病,在病情严重时,大家看到他在经脉上扎针、放血,在皮肤上敷药,做大手术,所以认为他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2、庸人、圣人的眼界和对世界理解的不同。庸人看疾病,只看到昨天的行为。圣人看疾病,要看到上一气,即春天的病,要看冬天的情形,没有冬天的“藏”,就没有春天的生发。

3、治未病包含有三层意思:

(1)未病先防,没有病的时候就预防它。

(2)已病防变,如果已经有病了,就防止它进入下一个阶段;

(3)病后防复发,即病人的病治好了以后,防止复发。

4、治未病不仅仅是预防,还有治疗理念。

《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如果肝已经病了,这叫“已病”,可暂且放下,关键不能让它影响到“未病”,因为肝木克脾土,肝病最容易造成脾病,所以要先固摄脾胃,而不是先治肝病,这叫“不治已病治未病”。

5、治未病,要重视保先天元气

(1)比如肝有病,木克土,脾就危险;木生火,心也出问题;肝肾同源,肾也连列;金克木,肺也会出问题。但是不能被“已病”吓倒,要先固摄“未病”,先固摄先天元气,元气足后,再出兵解决问题,这就是中医思维。

(2)比如人生病了,身体会调动元气来康复。我们通过望闻问切,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帮忙加速病愈。

据中国社科院的调查,我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高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白领接近6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不足3%,所以针对亚健康人群的“治未病”显得多么重要!

以上是我们学习后整理的,分享给大家。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我们,加入学中医、懂养生的人群。

弘扬中医养生文化,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明心健康,养心养生养健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圣人的三条养生之道,包括四气养生、阴阳养生、治未病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