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5bw 发表于 2023-2-13 02:32:19

【养生智慧】找回自己健康主动权



葡合岛每日精进

成长为照亮别人的太阳



       真心唤醒真心,生命唤醒生命!

   心,为万念之根;心,为万力之源;

   心,为万法之宗;心,为万象之本!





1.当医生首先要知道何谓健康,而健康与否是有“六大标准”的,连何谓健康都不知道的,不用谈医病人。健康六要素:1.可以通宵睡眠2.有正常的胃口3.口渴与流汗保持正常比例。4.大小便正常5.符合正常体力的定义。6.常年头面觉冷,手脚温热。

2.中医生理学需以《内经》为主、用药以《本草经》为主、开方以《伤寒杂病论》为主。

3.感冒在三天内没医好的(中医),再回去多读书。

4.善用仲景方的方是经方家,不能用麻黄、桂枝、附子、石膏、皂?、硝、黄、甘遂、乌头 等的,且视之如猛虎的,就是温病派,或学而无成的经方家。

5.经方之所以强过时方(宋元明清以降) ,因为其效果弘大又迅速。【疗效是医学的灵魂。】

6.时方至清朝叶天士、吴塘,温病学大起,伤寒六经辨证被卫气营血论取代,自此用药轻灵 (或称不痛不痒) ,从此以降,人多以为中医十帖二十帖,半年一年为常事,经方家之「一 剂知、二剂已」自此式微。

7.一种学问不以时间上的近现代为进步,不以越变越复杂为进步,而以实际效果为主,治的 又快又好的方是王道。【实用主义是对大众最有益的主义,其他的主义都是糊弄人的。】

8.补能恋邪,没事别补。保持心情愉快,天天大便,饮食正常,就是健康。

9.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眩人耳目,作植物典很好,但作药典则嫌其杂,后人耳目多眩,以 为「多」就是进步,「新」就是好。学者当以《神农本草经》为主,熟练后再谈其他。

【严格 说,《本草纲目》是博物学著作,不是医学著作。】

10.女子之"精华"上行为奶水,下行为月水,逆流入心、肺、髓则为红般性狼疮、肺癌、血癌, 积于乳为乳癌。

11.C 型肝炎不是肝炎,而是感冒病毒入了肝脏,所以治疗 C 型肝炎的症状是一路医回去, 从厥阴治到太阳,症状是逆者走。

12.不论西医中医,温病派也罢,经方派也罢、开刀、放射线、气功都行,若不能令人双足 发热、睡眠正常、食欲开、二便利者,就是不行,反之就都可以作。

13.中国文化要顺天应人,调和阴阳,中医亦如此。西医反之,甚至要取上帝而代之。所以 西医惯于纯化与分离,不用天然物,而高纯度的物质对人体不只是负担,而且有害。所以, 中医会直接煮金鸡纳树树皮熬汤喝,西医则是提炼奎宁。中医直接用青蒿,西医提炼青蒿素。

14.试问青蒿和青蒿素一样吗?柳丁和维他命 C 一样吗?天然物对人体伤害小得多,是故西 药对人体伤害大得多,因为太纯。凡是人「作」出来的东西,大自然不消化的,保特瓶即为 一例。类推之,纯化药物会在肝肾堆积。【萃取的不一定是精华,往往还是毒药。关键在于 人体能否消受。所以维生素不要乱吃。】

15.传统中医学强在以简驭繁,辨证论治,根本不在乎病名,端在医者运用存乎一心。当学 者以为中医药典越厚即是进步,病理论述推陈出新即是进步,则陷于西医窠臼而不自知。孰 不知中国文化强在归纳法,故万变不离其宗,而西学重在演绎,所以书本越来越厚。病人越 来越多。【所谓智者求同,愚者求异。好的中医看病是在用归纳法,而西医看病却在用排除法, 西医的病名已经太多了,今后将更多。】

16.西医是微观医学,会走入死胡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子宫坏割子宫,肝坏换肝,不 行的!试问头坏脖子坏是否砍头疗之?【现在西医也意识到了这种弊端,可惜他们在局部医 学上走得太远了,回不来了。】

17.西药的副作用远大于其疗效,偶发急症用之则可,长治不宜。【西医只会给你讲疗 效,压根不提副作用。】

18.一种药要吃一辈子才能压的住症状,就不算治好,以此观之,西医的不治之症太多。【如 果西医对你说你需要终身服药,这意味着你的病他们治不好,你永远是个病人。可怕的是这 句话西医说得越来越频繁了。】

19.当西医说你是遗传,是过敏,表示他在胡扯,以掩示其无知。

20.西医药典越写越厚,病名越取越多,此非进步,乃无用之象征。

21.中医是科学,西医是科技。

22.中医的重点是研究"神" ,即内涵,西医则是"形" ,且微观,越钻越细。

23.中医是数千年下来的实验科学,对象是人,把人当人。西医是近百年的新兴科技,对像 是鼠,把人当物。

24.中西医的合并不可能,因为风马牛不相及,除非中体西用。也就是说,由中医来诊治, 西医负责之前之后的检验即可。

真修实证

在《黄帝内经·素问》当中,能称之为大论的没有几篇,这篇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大论”两个字,这里面还有两个字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是“气”,一个是“神”。这一篇,若粗略看则不过是讲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干吗不叫“四季调神大论”。事实上,中国文化当中,气、神、阴阳、五行这些,才是核心概念。学习《黄帝内经》,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要点,就是我们不能只看事物的表面,而是要看到气、神、阴阳、五行这些层面。先说气,比如说看人,我们现在还局限在看相,但如果你看到了气的那个层面,你便深入了一层。一个人一出场,为什么招你喜欢,为什么招你厌恶,关键在“气”,所以,我们中国人在谈一个人的时候,经常说“气质”“气场”。有的人经常不理解,那些成功男士身边的女人,长相不如你,身材不如你,觉得你可取而代之,那你就错了。或者有的男士抱怨好白菜都被猪给拱了,那男人依恋的是这个女人的“气”、爱慕的是这个女人的“场”,那种生瓜蛋子的嶙峋美,和贪婪的欲望,对他来说没有意义。再说辨阴阳,有的人一见到女人,就说是“阴”。错了,她如果是女汉子,就是阴中有阳,而且“阳”是她突出的一面。所以看阴阳,还要会辨识真阴、真阳。项羽表面上很“爷”,但骨子里有“妇人之仁”,而表面上特别“娘”的男人也未必是真阴。他若骨子里狠毒、强硬,便是假阴真阳。再说辨识五行,所谓木、火、土、金、水到底是什么意思?在中国,有一本非常重要的经典叫《尚书》。《尚书》是最早论述五行的,它说“木日曲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金曰从革,土爱稼穑”,你不要把五行当作五种物质,所谓五行的“行”,就是道路通衢,是行动的方向和状态,而不是五种物质。五行,是古人归纳出的事物的五种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我们看待事物的五种方法。先讲一下五行。
1.何谓“木曰曲直”?
木的本性应该是什么?是直。这是说它的条达之性,凡是木,都无法阻挡它上行的趋势,这种上行的趋势即是条达之性。
何为曲?“曲”字,像一个人托起的大木碗,是有担当的一种象征。同时这个“曲”又代表弯曲。“木曰曲直”,直,代表条达上升,而曲,则代表年轮的力量,也就是木横向发展的力量。没有曲,木条达太过,则木易折。任何事物的成长都不可能是一条直线,而是盘旋式地上升。生命的基因也同样是螺旋式上升,这是万事万物的一个本质特征,没有“曲”的积累,“直”就是危险的。
在中医里,肝对应木性,肝的运动方式就是“曲直”,如果一味地生发,里面则缺乏营养,里面就是空的,就是“肝阳上亢”,人就会头晕。所以,所有的成长,都应该是攒着劲儿往上长的。
古人擅长“打比方”,“木曰曲直”也是在打比方,是说木性有相反的两个特性,一个是上升的特性,一个是横向发展的特性。我们不妨再用令人所用的暖气片来比方下什么叫“木曰曲直”,取暖,若只用直管,屋子会快速地热起来, 一旦撤了火,又会快速地冷下去,而盘绕成暖气片,就可以慢慢热起来,也容易保温。暖气片的直管就好似“木日曲直”的“直”而展气片就是“木曰曲直”的“曲”。“曲”,指的就是肝藏血的特性,属于“藏”,能藏,则能持久。
在《灵兰秘典论》里,又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这个比方也好,将军一定是有勇有谋的,勇就是“直”,谋就是“曲”,谋略越精湛宽泛,勇就越有的放矢,越有良效。而中医最终给肝定性为“厥阴”,也是强调它阴性的、收敛的、转变的特性,而不是它生发的特性。所以,不明肝之“曲直”,则无以用肝,也治不了肝病。
2.何谓“水曰润下”?
水也有两个特性,一个是“润”,一个是“下”。这就是中国文化看待问题的方法,它一定不是看事物的单一性,而是看它的多面性,我们学中国传统文化学什么,就学这个,学习它思维的灵活多面性。下,是指水往低处流,但水的润性,又是什么意思呢?“润”因何而来?水的润,在于温。不是水能润你,而是水产生的气才能润你。泡在冷水里,人就润不了,只有温润之气才能让你毛窍全开。在中医里,水对应肾.肾在我们人体的腰下部,肾水像《易经》之坎水,坎卦是上下两个阴爻中间一根阳爻,阴爻代表水,阳爻则代表真阳之气,所以坎卦的真正意义是外阴而内阳,没有阳气的鼓荡,水就没有灵性。肾木若一直“下”,人语特别容易腿肿脚肿,但生命的本性是不允许这种病态的,改变这种病态的就是水的温润之性。水温润,则上行,人就不会腿肿脚肿。小孩阳气在腿脚,所以小孩没有这毛病。人老了,阳气不足,且阳气全在上面保护五脏,所以就顾不得下面,就会出现腿脚肿胀。还有一句话就是“男怕穿靴、女怕戴帽”,是说男人阳气一旦不足了,就固摄不住水的下流,生命就会出危险。女怕戴帽,是说女子阴重,一旦阴邪上侵“诸阳之会”的头部,也就危险了。这就是为什么女子怕脸肿、头肿,男子怕腿肿、脚肿的原因。我们懂得了这些医学常识,才能照顾父母,否则就是瞎忙。进一步讲,水的本性是往下走的,但生命之理,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要用它的温润之性使它上行,这才体现生命的力量。肾水本下行而能上行,心火本上行而能下行,就是“心肾相交”,这就叫“反者道之动”。天地也如此,地气上行,天气下行,才能云腾雨雾,才能生发万物。现在可好,地上全是大棚种植,隔绝了天地相交,地气不升,上应白露不下,土地,能不干旱吗?!再者,肾水升腾,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肾液为唾”,现在人口于舌燥,就是肾的润上功能丧失,也就是阳气不足,寒水不润。所谓学中医,就得医卜星象无所不知。坎卦的那一根阳叫“真阳”,有这一根“真阳”,水才能够蒸腾。嘴巴有唾液这事儿,就是由真阳决定的,所以,干燥症不是缺水,而是真阳虚,因此治疗此病,一味地滋阴,就是方向性错误。运动能使你出汗、能祛湿的原理也是如此,运动造成了阳气的活跃,故而也造成了水湿的流动。运动量加大,肺活量就大。肺主皮毛,皮毛宣散,人则流汗,湿邪也随之走掉一些。但如果五脏阳气不足,一味地运动出大汗,血汗同源,不仅湿邪去不掉,还会伤害身体。所以,即便是锻炼身体,也得阳气足,否则,就是干耗,那些跑着跑着就猝死的人,就属于大汗亡阳,心液急夺。
3.何谓“火曰炎上”?
“上”,是指火的动能,往上走。“炎”,是指火的热性。火性本来是上升的,但一味上炎对世界则是毁灭性的,所以《说文解字》说“火,毁也”,就是毁灭之意。火在身体上对应心。生命的本性是:一切无非颠倒颠,反者道之动。心火的本性是上升,但如果一个劲儿地上升,生命就毁了。反者道之动,就是生命一定要让上升的事物下行,心火要下照肾水;肾水的本性是下行,生命一定要它上行,如此才能心肾相交。心肾不交的话,就是心火上炎,肾水下泛。心火上炎,就会舌红、头胀、头晕;肾水下泛就会腿肿、脚肿,人体就会得大病。这时候若上消炎药,在上,杀伐了心火正气,在下,则损耗了肾精。而中医有一方子,名“交泰汤”,取黄连之苦,降心之邪火;用肉桂之辛热,温熏下焦肾水,如此就形成水火既济、交泰之势。也就是用黄连6克煮水,冲3克肉桂粉,对心肾不交造成的失眠奇效。由此,我们也可以明白一个人生道理,如果一味地按照本性行事,就可能对生命有害,所以克制本性,让生命向好的方向发展,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有一位老善人的《化性谈》是每个人修行的宝典。中国人总说“上火”。这个“火”从哪里来,要怎么去,是要消灭“它”,还是收回“它”,真是个大问题。细言之:人体的火应该在哪儿?人体的真阳一定在下边,在丹田。然后胃这儿也得有点火,好腐化食物,叫阳明火。脾能运化万物的力量,叫“脾阳”。肝能代谢垃圾的能力叫“肝阳”。这些都是人体的正能量,阳气(火)在正确的位置上发挥作用就叫“正气”。而不在本经本位,跑到别处指手画脚的气即“邪气”。那么它们是因为什么离开了自己的位置而变成“邪气”的呢?因为有别的东西(寒邪)占了它们的位置,如同鸠占鹊巢,鹊只好到别处哀鸣。比如真阳之火应该藏在丹田,肾有寒,或肾收摄力不够,而逼火上越,真阳之火就由正气而变成邪气。所以一定要明白所谓邪气也是正气的变现。就好比人世间有些人的坏也是被逼出来的,而阳明胃火也是被胃寒逼出来,上行成为邪火的。心之少阴君火,得肾水温熏,而本应下行,但是因为肾有寒而肾水不温,心火则无制约,也易上行于舌。因此一切“上火”相皆源于正气不足,所以其所经之处就发炎、溃烂。西医和现代中医对付“上火”的惯常思维,是一个貌似聪明的简单思维,而不是智慧思维,他认为你这儿上火了,怎么办?灭火。灭火器 消炎药和寒凉药)就上来了,灭了那“火”,人就疲软、食欲变差,拉稀(大便能成形是大肠经阳明火的作用),因为病根(肾寒、胃寒等)没去。所以等人慢慢恢复后,一切又重新开始,又开始上火,始此疾病则反复缠绵难去。所以,治疗邪气的方法不是杀伐,不是简单地用寒凉药灭火,而是引火归元——有肾寒破肾寒,有胃寒破胃寒,肾收藏力不够就增加肾的收藏力、如此,把虚火邪火引回本经本位,让浪子回了头,神明归了位,变邪气为正气,才是王道。引火归元有诸多方法,要么用药,要么用功,但都要因人而异。药,讲究配伍;功,讲究心识。中医是个性化服务,一切要以望闻问切、理法方药为指归。今人大凡只求药不求医,一有病,就问我该吃什么药啊,这就是人性的无明,也是对人对已不负责任。殊不知药不过是医之用,也就是医生决定着药效和药的方向。中医开的不是药,是方子,是为你的生命开个新的方向。比如肺寒,开个温化的方子是开方向,让你去南方海边也是开方向。
4.何谓“金曰从革”?
学院派从没有很好地解释过“金曰从革”,只说“刀可以砍树”叫“金克木”,这真是让人无语。之所以讲不清楚,是因为不知何为 “从革”,“从”是什么?“从”字,是一个人跟着一个人为“从”,所以,金的一个属性是顺从、跟随。而“革”是革命、改变。所以金有两个相反的特性,要么肃杀、要么保护。也就是“金”同时具有“矛”和“盾”两种相反的属性。犹如金属武器既可以保护自己,又可以抵挡外邪。金在身体上对应肺,肺主皮毛,就是用金的“从气”。皮毛对生命、对阳气是一种保护;而肺主肃降,就是指肺的肃杀之气。所以,《灵兰秘典论》里,又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就是说如果没有肺的肃降之气,也谈不上生命节律的正常发挥。
5.何谓“土爰稼穑”?
“土爰稼穑”的“稼”就是种植,“穑”就是收割。在金木水火土里面,前四项都不具备土德的一个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土德的创造性和再生性,有种,就有收;有去,就有回。这,就叫“信”。信就是信用,月经叫“月信”,就是到点就来。所以中国文化最重土德。脾胃对应土德,就是只要你吃饭,它就会化成精华来滋补你的生命,守护你的生命。明白了五行各自的内涵后,还要懂五行的生克,懂了五行的生克后,五行才能用。这个也好打比方,在一张纸上 画一个我,任何人都是那个我。生你的,是一行吧,谁生你?你父母生你,这是最表面的生,还有你的费人也生你。有生你的,就有克你的,克你的,也是一行。在现实生活当中,谁克你呢?假如你是女的,夫就克你,千万不要以为“克”就是伤害,人真正的成长靠的不是“生”,而是“克”。没人克你、管你,你就会疯长。如果你是男的,妻就克你。过去管丈夫叫“官人”,官人就是来管你的。管妻子叫“娘子”,娘也是来管你的。其实,男孩子从某种意义上说,一辈子找的就是娘。因为母亲是他见到的第一个女人,他对女人所有的想象出不了妈妈这个格儿,妈妈什么样,他就会认为女人什么样。妈妈若柔顺,儿子就会照顾女人;妈妈若无所不能,儿子便认为女人个个如此,不需要男人的体贴。所以,女人要活得有点智慧才好,太能干了,儿子都是种。总之,凡物,有生的、有克的,大家不要把“克”看得那么危险,克是用来成长你的、打压你的、修理你的,所以在生活中有克的时候,不要太抵触,要欣然地接受,并随之磨砺自我,就叫“从革”。除了生我的,克我的,还有我生的,我克的。你生的,就是你要消耗你的能力给他,生者为母,被生者为子,母亲都要耗微描力给孩子。这就是五行的具体应用。中医最典型的一张图,就是左为肝木,右为肺金,上为心火,下为肾水中间是脾土。相生,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中国人都喜欢补肾,但补肾须知肺金是肾水的母来,所以你要想让肾强大,就不能只在肾上做功夫,要懂得强肺,这叫“肺金生肾水”,也叫“母壮子肥”。经常咳嗽的人,凡是咳嗽能够大声咳赏的,说明肺还有劲儿。就怕没事总虚咳,还话疡。肺气虚者,就话膀。凡是虚咳者都是肺气不足,而且这种人还有点“色”。为什么呢?肺不足,则肾不足,肾不足,精满则不思淫,精不满则思淫,也就是肾精越不足,越爱想色情的事儿。

对这种肺金不足的人怎么治疗呢?要采取“土生金”的方法,从脾胃治。脾胃生气生血,气血足了,就会从虚咳变成狂咳,这就是肺开始有劲儿了。等狂咳把邪气都驱除了,咳嗽就彻底治愈了。同时“土克水”,脾土强大的话,胃为肾之关,也就固摄了肾精,这就是脾胃强大了,对上可以生肺金。对下可以固摄肾精,可以说是一箭双雕,这就是传统医学为什么总强调牌胃的重要性。再有,人一生气就吃不下去饭,就叫“肝木克脾土”。还有一种人,郁闷,就狂吃,这就叫“胃呆”,也就是胃呆傻了,不知饥饱。以上,就是五行生克在身体上的具体应用。五行之用的核心在于什么?在于中庸。过和不及都不可。什么叫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就是情绪不滥发作,能够克制情绪,在于精足。《上古天真论》里讲的少阳之人、太阳之人吗?太阳之人就属于太过,什么都喜欢大,什么都喜欢吹牛,他就是太过。阴阳和平之人,就是最好的那类人,都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就是沉得住气的人、气血足的人。我们已经讲了这么长时间的课,大家一定要清楚,人生不过“气血”二字。你太过,是你收不住;不及,是你提不起来。只有恰到好处,才是生命的最好状态,就这么简单。最后说一下四气调神的“神”的问题。先解释这个汉字,偏旁为“示”像木桌上放上祭品的样子,所以凡是从“示”部的字,都跟条把有关,比如祖宗的“祖”,“示”部,另一边是“且”,“且”字即男根,中国人一向喜欢拜祖宗,而不是拜天上的神,其实,中国人也不是拜祖上的哪个人,而是拜祖宗伟大的生殖能力。所以牌位的样子就是“且”,牌位一排排地供着,就叫“生生不息”,因为中国百姓最高的愿望就是家族的绵延。无论将来婚姻制度如何变化,总会有一些稳定的家族来绵延后代。一般说来,大凡有成就的家族,都有偏性,所以未必能长远,而唯有温柔敦厚之家,才能延绵不断。神这个字一边是“示”部,另一边“申”代表闪电。雷电,给原始人带来了惊恐,但也带来了火,从此,人类才过上文明的生活。所以,雷电就是神。《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说:“两精相搏谓之神。”两精,就是阴和阳,阴阳相激产生的能量就是“神”,这不正是闪电吗?闪电是从乌云中打出来的,所以谓之真阳。那,难道有“假阳”吗?当然有,比如火柴,风一吹、水一浇,就灭了,所以是假的。而真阳,遇水更烈,遇风更猛,才是真。天底下到底有没有真阳啊?有啊!天上的闪电;地下的石油,看上去油乎乎的是水,点着了就是火;人间的白酒,看上去是水,点着了也是火。这些都可以说是真阳啊。水对应人体的肾,所以肾阳,也是藏在水里的火啊。所以也是真阳。因此,真阳至少有四个,天上一个,闪电;地上一个,石油;身上一个,肾阳;人间一个,白酒。
总之,阴阳交互作用产生的能量就叫作“神”。其实,中医最难的,就是翻译成外文,学外语的不懂中医,就把“blood”翻译成“血”,可中医说的血,真不是血液,中医说的“血”,至少还包括“心主血脉”“肝主藏血”“脾主统血”,等等,和西医的血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阴阳,就更没办法解释了,说句实在话,你还不如找一个懂科学的,把阳和阴解释成双蝶旋都行,双螺旋,也是“神”——生命之神。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源于什么呢?你有心,我也有心,我没有比你多一个,多的只是心眼,但我没比你多一颗心;你有五脏,我也有五脏;你有六腑,我也有六腑,我没有比你多出一个尾巴。从根本上来讲,五脏六腑没有差异,但中医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破解了人与人之间差异的根本所在,就是《黄帝内经》中的“五藏神”理论——人与人的根本差异,就在于五藏神明的不同!说白了,还是形而上的不同!这是中医里面最奇妙的东西,但学院派基本不讲,他们把《黄帝内经》看成医书,而非哲理之书,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所谓“五藏神”是什么?心之神,叫“神”,心神为神,肝神为魂,肺神为魄。所以,魂魄在中医里,是真实的一种存在,是生命能量的一种表现,而不是什么封建迷信。肾神为志,脾神为意。
那么,在生活中,什么可以体现“五藏神”呢?因为“肾神为志”。若看你肾神强大不强大,我问你志向就够了。比如问老人,大爷您还有什么志向?大爷会说:都这么大岁数了,哪儿还有什么志向,能活着就成了。你看老人的志向就图安度晚年了。修行,要有勘破实相的勇气和力量啊。如果没有这勇气和力量,就别琢磨这个事了,好好做个人就不错了。
人和人的差异性在于神明,我的心神跟你的心神不一样,我的魂跟你的魂不一样,我的魄跟你的魄不一样……什么叫魄力?魄力就是看肺的能量和肃杀力,如果说肝代表理性,肺就代表本能,那么魄力就是先天本能的一种具体表现。什么叫意志力?就在于我的脾神和肾神跟你不一样,脾神的意,指的是我们思维的关联性,及思维的广度;肾神的志,指的是我们生命的定力,以及我们思维的深度,所以,意志力,关涉到我们一生的成就。
因此,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就差异在神性上,人性都有共通点,都有些自私、贪婪、执着, 但神性却决定了你在多大程度上能化辨这些自私、贪婪和执着。西方人讲平等,中国人认为有山就有水,有高就有低,有阴就有阳,人性源于五脏六腑,所以人性有平等,神性无平等。所谓修,就是要修平那些沟壑,修神性的大与宽阔。西方文化讲究标准化,但任何标准化都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当一种文化强调神性的时候,就说明他的关注点是能量的不对等,所以各种能量的和谐才是最重要的,让各种能量都在一个共同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尊重各种能量的存在,才叫和谐。
人之所以得病,就在于自身能量的过用和损失,但同样是损耗,人跟人还不同。想比做还可怕,元气是先天你拿的那桶煤气罐的比喻,有的满满一罐来的,有的仅拎了小半桶,谁先用完谁先走,所以说,真正的起跑线都在娘胎里,不全在后天。古代说“两精相搏谓之神”,两精相搏也可以说阴阳互抟。“抟”是什么劲?你们见过揉面,那面是越揉越筋道,这就叫“抟”,光双螺旋没用,还得“抟”,还得纠缠,那才有劲儿,这就叫阴阳互抟产生能量,这个能量就是“神”。中国的经典全在那儿打比方,讲气,就得讲四季,因为四季就是气的轮转。不把这个题目解释清,你永远看不懂这篇文章在写什么,可思议的,都不是神;不可思议的,才是神。所以佛经总说“不可思议”四个字,就是按照你的逻辑能想到、能看到的,都不重要,只有你直觉到的东西才重要。千万别以为“神”就是一个人在那儿光焰万丈。神呢,好比气场,看能影响多少人。比如在教室上课,就影响了教室里的人,上电视讲课可能就拓展到上百万人、上千万人。每个人影响的能量场和你辐射的这个量,就是你的神。辐射出去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的思想。别人接受你了,双方都滋养;没人接受你,双方都虚度了。







Puhedao Records


人成了,做啥事都成!事,做不成,就是人有问题有些人,人做的很好,但是就是不成功,是因为没有改命。

心是智慧的总开关一个人的价值,并不是以钱衡量,而是以对社会的贡献度衡量。能赚钱的人,并非都是有用有价值的人。一个人的最大价值,就是为世界为民族做出贡献,推动社会进步。世界很大,个人很小。只有懂得渺小,才开始伟大。人生,如同日出日落,瞬间即逝。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短暂的生命中,去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規律辦事,合道而行行道吉无不利,运气如虎添翼!

不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忧虑未来,从容淡定,轻装前行。水火既济,如虎添翼!三阳开泰,无往不利!




明师难遇今已遇,大道难求今以求!

人生别无其它事,一路修行到绝顶!

佛祖立志普度众生,结果被众生所度。

更高的智慧帮助更多的人,

利他,是走向高阶的脊梁!

——以上内容来自杨先生易道传承总裁班课程录音



最后,送所有人一句话:

一切金钱来自于行动。

让自己变得更好,

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智慧人生,走向价值人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养生智慧】找回自己健康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