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nickle 发表于 2022-4-15 10:26:44

移动互联时代教师应用“道术器用”转型升级之策略

移动互联时代教师应用“道术器用”转型升级之策略
职教鲶鱼 河南商丘技师学院侯银海


一、移动互联时代教师转型升级之“道”——理念规律目的
(一)什么是移动互联时代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
紧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余胜泉认为,过去的老课堂是1.0,传统慕课是2.0,现在应该搞3.0,即以情景感知为中心的移动学习,随时随地都能向学生推送他所学要的知识。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王竹立也谈到,1.0是面对面学习,2.0是互联网时代的学习,3.0应该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黎加厚教授认为,移动互联时教学方式向“个性化、互动化、社群化、数据化”变革,
信息技术发展的“大、小、一、零”特点为智慧课堂的“道术器用”服务,以适应“个性化、互动化、社群化、数据化”移动互联时教学、学习方式。
(二)什么是“道术器用”?


1、道:道可道,非常道
从对“道”的这种理解和解读上,可以演绎出三个主要内容:理念、规律、目的。
理念:自己所秉持的一些观点,自己如何看待、判断这个领域的意义和价值,或者说是一种指导思想。
规律:老子说知常曰明,规律就是“常”,是那些不变的东西。
目的:使用这个方法论、在这个领域探索、搞定某个体系究竟是为了什么。
2、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步骤、途径、手段
元素:场景范围、问题描述、具体方法、应用结果。也就是说,如果讲方法的话,一定要考虑讲到这四点。
3、器:易经中有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什么叫做形而下,就是具体、实际存在的,在精通掌握的四层次中,我们可以将器理解成工具。任何一种方法要想落地的话,必须要依靠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是这个意思。
4、用:是践行过程和结果,所以,通常可以用案例将其整体涵盖。
案例具有启发和参考的作用,如果用另外一个思路来套用的话,我们可以使用知行合一的模型,道术器是知的层次,而用是行的层次。
对于新人来说,案例要比理论更加容易理解了!但是对于已经有了经验的人来说,小心这里也有一个陷阱,那就是类比陷阱。类比是可以用来理解的,这是一个弱逻辑,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知道了几个案例,就说自己懂得方法,甚至是懂得道,要知道:任何理论上的自洽都是有边界的。
(三)移动互联时代变革与坚守
——数字时代移民(教师)遇到数字时代原住民(学生)
学生:数字时代原住民 (Digital Natives) 教师:数字时代移民 (Digital Immigrants)
1、数字时代“移民”(教师)
当前,教师作为信息化时代的“非原住民”,正在遭遇信息化所带来的技术干预、渗透和扩张。
教师面对、迎接教育信息化,存在着积极乐观、谨慎乐观和消极悲观三种立场和态度。
教师传统的教育方式与新兴的以信息技术为依靠的教育方式之间的冲突、博弈、互补、融合,是一种必然的经历和趋势,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也需一个较长的过程。当代信息化包含4个相互耦合、互为一体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路径,即“知识信息化、信息技术化、技术工具化、工具智能化”。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发展,既需要顺势而为,与时俱进,从“知识化生存”走向“信息化生存”,更需要坚守教育之道,创新教育之路,从“信息化生存”走向“智慧化生存”。
2、数字时代“原住民”(学生)
今天的学生,是信息化时代里生活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接触和使用这些数字化产品,体验数字化环境带来的种种便利。作为教师,如果不正视这个现实,坚守在固有传统的经验上,将会被自己的学生、先进的技术和创新教学型的新晋老师,远远地抛在后面。可现状正是,很多老师依然漠视“信息化教育时代”这个新事物。不接受或被动接受信息化教学的老师,终究会被时代淘汰。
3、代变革与坚守
这让我想起马云说的一句话:
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
世界在变,教育已经变了,您的未来教师之路该何去何从?
您说,没资源没条件没时间没精力没钱没能力……要变,就不要吐糟,不要无奈,
不要高调的言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我们来看看,这些老师们做了什么改变,他们是如何拥抱新技术的:
  他们努力靠近信息化时代,他们勤奋走近信息化教学。
  作为教育力量的一份子,“教育先行者”,正是为引领、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而存在:
“学在民间”——以信息化教育、教学为核心理念的教师民间组织;
“学在同城”——以同城会形式为全国老师提供免费的新教育交流学习机会;
“教育草根化”——紧贴一线教师,让信息化技术不再“高高在上”,让创新科技教育走在最草根中去;
“培训在线化”——打造实操型的教学技能在线培训课程,让您随时随地,想学就学;
“教学有效化”——为老师们提供除希沃系列教学产品以外的多元化教学工具的培训教学,用更多更强的信息化教学技能点燃课堂,促进教学有效化。
  走过北京、甘肃、山东、山西、上海、广州……“教育先行者”还将走遍更多更多的地方,和您一起拥抱新教育时代。希望老师们都可以努力拥抱大信息化时代,成为新教育时代的领路者
4、信息化对教师生存方式的冲击与挑战
信息化主要指信息技术化。其标志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当代信息化包含4个相互耦合、互为一体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路径:即“知识信息化、信息技术化、技术工具化、工具智能化。
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其生存方式产生着强烈的冲击与挑战。
(1)信息化弱化了知识的权威性,同时降低了教师的威信和地位。
(2)信息化强化了经验的间接性,他人的直接经验可以转化为本人的间接经验或者虚拟现实经验。
(3)信息化改变了学习的空间、时间、内容、环境以及价值和意义。
(4)信息化所产生的“数字化、形象化、色彩化、虚拟化、立体化、动漫化”等学信息化形式层出不穷、丰富多样,带来了全新的“视听革命”。
5、变革与坚守:当代教师发展的智慧选择
在知识信息化、信息技术化、技术工具化、工具智能化的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宗旨是:
从“知识化生存”转向“信息化生存”,进而产生二者的有机结合——“智慧化生存”。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并非“数字化教师”,而是“智慧化教师”。“智慧化教师”超越了“数字化教师”,
(四)移动互联时代教师转型升级必要性
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提到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服务用户超过7000万人,支持全国200万个以上的班级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270万名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晒课”,征集年度“优课”2万堂。以“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为目标,形成“人人用资源、课课有案例”的教学应用环境。
教改中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改到深处是教学,改到难处是课程,改到大处是模式,改到痛处是教师,改到高处是体制”。移动互联时代教师,面对移动互联时“原住民”学生,我们一起分析一下改到“痛处”时教师需不需要转型升级?
1、移动互联时教学方式向“个性化、互动化、社群化、数据化”变革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
第一,往大变。成千上万的计算机连在一起,为大家提供云服务。
第二,往小变。小到手机只需要装在口袋里,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手机装在口袋里面就是一个
微缩的小电脑。
第三,往1变。现在手机、电脑都越来越便宜,每个人都有,实现了一对一。
第四,往0变。就是技术门槛变成零。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用技术来支持你的工作和学习。
2、移动互联时教师再不拥抱互联网、物联网、智联网不与时俱进,您就“out”了


数字化支撑下数字主导、互物智事,业态质变
互联网+ (联时融空、非线互联、网空推进)线上主导、线下实践线上容量、线下质量
物联网+ (联物提质、有机配套、契合联动)线上探讨、线下探究线上模拟、线下落实
智联网+(联智聚慧、多元公约、多维成焦)
事联网+(隔空联事、数字云供、个性项链)线上测评、线下数据线上管理、线下成长
课程化校园、无边界课堂、无固定作息、个性化进度、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3、“互联网+教育”的“道与术”
“+”教育=?(教育4.0时代,天网、地网、人网”的全覆盖)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 
  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结果。
真正实现了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的“互联网+教育”的线上、线下相融合教育。
“互联网+教育“道与术”
移动互联网+教育将逐步引领教育新常态“互联网+”加快了“技术支持教与学”时代的到来 ,从“辅助教学”到“支撑学习”,信息术的地位也逐渐从“工具”走向“环境”。 为现代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微课”刚刚走进课堂,“慕课”又紧跟向我们走来了。教学仅靠“一张嘴”、“一 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结果。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在实际中的应用怎 么样?我们尝试利用手机,让微信走进堂,为教学服务。
4、“+教育“道与术” 都需要加点什么?
   +教育之根、行动、领导力、学生、学校、教师、课堂、教室、教材、教学设计、专业、课程、硬件、软件、终端、资源、平台、设备、测评与考核、校企合作……
面对火热的“互联网+”,教育当然不能缺位,那么“互联网+教育”,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二、移动互联时代教师转型升级之“术”——方法流程列表
(一)移动互联时代教师怎么转型
1、什么是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验收是否打通教育信息“最后一公里”唯一标准。通过教育信息化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构建终身教育、全民学习,人人可学、时时能学,教育无处不在学习随时随地的学习型社会,这就是教育信息化。
2、什么不是教学信息化
首先,无网络化教学行为不属于教学信息化;
其次,无交互的教学行为不属于教学信息化;
再次,一个教师单打独斗不属于教学信息化;
最后,多媒体课堂教学不属于教学信息化。
教学信息化是以教育主体为核心的学研教管一体化,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实现教学信息化,教育信息化自然坐享其成了,最后的“一公里”也就走完了。那么“最后一公里”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3、依托平台模式借力多媒体创新转型
转型的方向:课程概念的转型、课程模式的转型、课程讲授方法的转型、
课程形式转型:线上推送,线下实操或者叫线下训练。
转型的主线是:互联网+行动计划
4、移动互联时代教师需要掌握哪些新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ICT)应用能力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素养(数字素养)或信息化教学能力
通过有效教学意识: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学术研究:是移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式的创新,是面向技术重组学习环境并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来促进课堂教学成效,
5、移动互联时代教师变革趋向
“教育+信息技术”思维方式下的能力要素扩充
教师在数字化或网络化环境下具备在线学习技术应用能力,在课程教学设计、资源开发、
教学管理和教学交互活动等方面展现出更多的能力
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要掌握数字化技术工具的本体性知识,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教学技能,
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在具体课程中有效整合技术的框架,促使技术性知识融入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之中。
移动互联时代在教师 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整合能力发展的进程中,一般会经历两个阶段:
6、移动互联时代教师掌握移动信息化教学技术工具应用课程教学中思与考技术有效整合
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学习其他教师有效的技术整合于教学的方法或经验,而后在自己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形成一种有效的实践模式。
教师要掌握课堂上使用BYOD(携带自己的设备办公)手机等自带设备组织教学的新能力
   制作教学资源的二维码新能力
       搜索筛选适合自己学习教学的手机APP资源新能力
设计开发面向学生移动端的微课程资源新能力
在BYOD(携带自己的设备办公)的环境中组织教学活动新能力
      利用学生自带手机促进高质量学习新能力
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单一讲授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丰富课堂的个性化教学策略新能力
      利用BYOD(携带自己的设备办公)环境实施基于大数据的循证教学,等新能力。
(7)探索"云+端"双师服务 =“在校教师”+“在线教师”队伍建设
移动互联网代教师该如何转变角色应对挑战?
教育信息化是需要通过教学信息化来实现,教学信息化的三大技术特征:“网络”、“交互”和“教育主体为核心” 双师服务,创新移动互联时代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
(1)探索双师服务在线辅导的实施环境,
(2)探索在线辅导的业务流程
(3)探索双师微课制作
(4)探索“双师服务”辅导平台上
(二)移动互联时代教师什么时候转型
1、转型找死,不转型等死!如何转型好快稳而转中求活?
信息化难民教师,面对00后信息化原住民新生,在传统教学线上苦苦挣扎。面对残酷的现状,移动互联时代教师何去何从?是决心转型还是忍痛苟活?
转分:近期、中期、长期;近期被迫性转,中期适应性转,长期预见性转,有步骤干有计划转。
预见性转,适应性转,被迫性转,三种转型成本由低到高;
判断趋势的转型提前转,预见性转型。
别人转我也转,适应性转型;
最后不转不行,就是,被迫转型
2、课后的远程辅导,效果会比较佳,往往缺少。
课后作业然后通过远程方式检查,回复,修改。通过平台公布优秀学员转化的案例,引导,促进转化
3、转型三结合:课上训练与课下辅导、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自己营销与平台营销
(三)移动互联时代教师如何实现转型
1、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以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先导
   尽快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参与或创建可深度参与的信息化教学专业成长圈(尽量多加入专业QQ群或微信群)。终身学习,应成为教师教育生活转型升级的应有之念。
转型升级需要注意那几件事,转型升级纠结——想转型,但......。没有成功方法借鉴,盲目摸索有风险,改造传统课程资源不知道怎么制作与分享推送,没有合作制作团队个人无法操作。
课程资源内容改造课程制作,线下线上传播分享平台选用与合作——教师转型升级核心工作,课程完善沉淀与转化——放大传播效果。
课程资源如何改造——内容体系化、授课移动互联场景化、知识技能呈现碎片化。
2、移动信息化教学手段+互联网思维=移动信息化教学课堂改革
移动互联时代信息化环境下移动课堂教学新模式
(1)移动自主学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2)移动教学的课堂改革突破
移动自主学堂是基于无线网构建的课堂教学支撑平台,充分吸收了无线互联的优势,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利用资源支持备课、上课等教学环节,并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课堂教学支撑平台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可满足如下要求。
第一,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
第二,可随时随地组织课堂教学。
第三,支持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其中包括慕课模式和翻转课堂模式
第四,支持因材施教。
第五,支持教学资源开放、共享。
(3)移动自主学堂的模式构建
(4)师生进入移动自主学习角色
(5)营造师生及生生互动的学习空间
师生、生生互动、个性化学习、学习轨迹与成长记录
3、要在“走”上转型升级!
   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海尔文化
   走出去:学校要打开管理的大门,让老师们走出校门,学习与交流先进理念与方法
         ——放眼看世界,扎实做学问。
   走进去:走进企业、走进学生、走进课程、走进课堂,教学与育人合一。
   走上去:提升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做品质学校)、提升教师(做品质教师)、提升学生(做品质学生)、提升课程 (做品质课程)提升课堂 (做品质课堂) 提升班级 (做品质班级)。
三、移动互联时代教师转型升级之“器”——工具及使用
(一)移动互联时代教师如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移动信息化教学“五宝”实务演练   
首宝:+通用硬件(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充电宝)
移动学习终端人人有移动学习与自带设备
二宝:+专用硬件(移动教学通——智能无线服务器)
随身移动智能无线服务器免流量移动课堂局域网分享专家实现优质学习资源生生通、人人
通、时时通!
三宝:+专用硬件 (微型投影仪、无线影音传输器、无线视频展台)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与微投仪、无线视频展台同屏显示教学重点难点共同关注
四宝:+专用APP软件(云班课、Q学友、Q学慧眼学习通、看我学助手、立体书城、移动交互
式云教材、微讲师、微讲台、录课宝、优芽互动电影WPS等移动终端必备软件)真正实现
“教育无处不在,学习随时随地”移动交互平台
五宝:+专用硬件(电容笔、录课笔、无线蓝牙音响、无线蓝牙耳麦)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伴侣)教学重点难点共同关注,写、指、点
(二)移动互联时代教师要变身“设计制作分享师”突破时空的局限,让您与学生“面对面”
转型升级理念先行“云+端”混合式教学为先导
落地版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理、制、录、播、展”整体实施方案
理:+理念(利用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为先导)
制:+制作(巧制作微课丰富教学资源不可少)
录:+录制(录制工具真不少操作步骤要记牢)
播:+直播(直播学习无处不在点播随时随地)
展:+展示(大数据跟踪展示教学效果更重要)
四、移动互联时代教师转型升级之“用”——案例
(一)移动互联时代教师在“说与练”中通过案例升级转型!
   光说不练是假把式
   光练不说是傻把式
   又练又说才是真把式
主动直播一节你自己满意公开课示范课,把教学资料录播视频分享到网络资源库“晒一晒”?
推荐关注人:职教鲶鱼侯银海简介:
(2022年版)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侯银海 男,1970年生,河南汤阴县人,中共党员,现任河南商丘技师学院高级技师。“草根”职教先锋学术交流团队创始人、“草根”劳动教育学术服务团队核心成员、智慧教育创新产品体验联盟核心成员、新创课联盟创始人核心成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发展工作委员会理事、湖南农业大学现代技工教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所雷正光工作室特聘研究员。全国多家劳动教育研究院(中心)特约兼职研究员。任务+活动口诀型线上线下同步《职校生指导》、《实践劳动教育新课改》系列丛书总策划。全国多家教育信息技术科技公司教育产品高级体验顾问。创建的教学能力提升扫我学“万人线上班课”服务全国教育同仁,真正践行了教育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在。主要从事机械加工、模具一体化教学、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劳动教育课程教材开发与协同备课指导等研究工作。近10年来,坚信“教育为公已达天下”的教学理念。全国游学足迹遍布20多个省180多地市,行程总公里数可以绕地球赤道7圈多,截止2022年2月全国学习交流达600站次与全国几万同仁线上线下交流教育经,2020年前就创建了万名教师同修“移动信息化教学万师线上班课”。2020年12月创建 “劳育为公惠达学子““协同备课协同育人”“千校万师万班”线上线下公开课,吸引了全国几百名老师关注并参与,截止2022年4月已有全国8万名师生选修。被职教同仁尊称为“职教鲶鱼”、“职教界搬运工勤务员”、“一路前行一路化缘游学苦行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移动互联时代教师应用“道术器用”转型升级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