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3-22 00:15:09

全网都在吹的爆款,把我狠狠尬住了



最近的微博热搜,被两部剧承包了。

一部是?的《余生,请多指教》。



另一部是?的《与君初相识》。



两部剧都是平台重点项目,一线明星主演,开播时间只隔2天,收视也很接近,颇有打擂台的势头。



前者昨天聊过,戳这里复习~

后者刚追完,心情如下?。



作为阅片无数的古偶鉴烂“砖家”,我也就受了亿点点精神伤害吧。

正文开始之前,请允许胆小的我用一身正气护体,并作出严正声明:以下内容只针对剧集,绝无对演员的人身攻击。



《与君初相识》改编自九鹭非香的小说《驭鲛记》。
又是仙侠题材的古偶。
如果要问这部剧有什么特别之处?
大概是,特别难看。
虽然有S+级别的豪华配置。
迪丽热巴+任嘉伦,两位超人气一线演员。



外加《香蜜沉沉烬如霜》的导演朱锐斌。

导致剧集上线前的预约人数破两百万。
但,你永远可以相信“古呕”。
点开观看十分钟。

你会惊喜地发现。
是熟悉的海报。



熟悉的面孔和演技。

迪丽热巴招牌的“凤九”式笑容。



任嘉伦半永久的“外冷内热”人设。



还有那熟悉的配音。

乔诗语和张杰。
他们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凤九和东华帝君。



《长歌行》的李长歌和《锦衣之下》的陆大人。

《琉璃》的褚璇玑和《大唐荣耀》中的李俶。
……
一对cp,附赠多重体验。
男女主的恋爱,仍然是老一套的性转版玛丽苏。
女A男O。



从天敌到恋人。



生生世世的虐恋。

……
烂剧这十年如一日的配方,和土坑腌制的“老坛酸菜”一样令人反胃。



《与君初相识》的剧情前段时间扑街的《镜·双城》类似。
同为鲛人虐恋。
讲述不同种族的男女主,冲破身份束缚相爱的故事。



仙侠剧题材通常有着宏大的背景,比赤裸裸撒糖的甜宠剧更擅长包装自己。
剧情简介中时常出现“大爱”、“苍生“等高大上的用词。
《与君初相识》和《镜双城》的小说都涉及种族压迫与反抗。



但影视化改编后,有价值的思考被削弱。

一切为cp服务。
从“工业糖精”,到“为虐而虐”,转折有多快呢?
早上的热搜还是#与君初相识全员坠入爱河#。
晚上的热搜就变成#与君初相识开虐了#。



又是一部仅凭热搜就能追完的剧。

娴熟的营销模式背后,是剧方对粉丝和观众的精准算计。
很多国产剧都是如此。
它们对“卖点”的理解,肤浅得令人发指。
颜值——



身材——



哭戏——



吻戏——



发糖,好甜。



分手,好虐。



然后呢,没有了。
一部剧仅供讨论的,只剩这些索然无味的话题。
但,卖点≠看点。
如果信以为真随便点开一个热搜。
所谓的哭戏好绝——



be like——


陈宥维《我要和你做兄弟》
所谓的吻戏好甜。



be like——


陈钰琪《昔有琉璃瓦》
dbq,被狠狠尬住了。
有时候,太了解市场,对艺术创作来说未必是好事。
过去,大IP改编的仙侠剧爆款频出。



所以很多平台抢IP囤IP,以为抢到一个热门IP,影视化改编就成功了一半。

但,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个无法忽略的现实是——
如今很多仙侠剧改编自古早言情,曾经风靡一时的小说,早已不适合如今的观众口味。
再加上刻意迎合市场的“魔改”,翻车比爆款的几率大得多。



《与君初相识》的原著虽然不像《镜·双城》的原著那样年代久远。
但设定于架空世界的“虐恋”,本就是十几年前的言情套路,影视化“魔改”后更多一层远离现实的悬浮感。
高冷的“御灵师”女主宠溺地称呼初次见面的男主“大尾巴鱼”,罔顾角色的身份差异,令人感到油腻和不适。


事实证明:油腻和颜值无关
主角的爱情建立在“谎言”之上,是一方对另一方的”驯服”,很难令人产生共情。

这样既无艺术价值,也无思想高度的作品,拍出来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挣粉丝的钱。



众所周知,古装剧由于服装、道具、场景的需求,制作成本比现代剧更高。


数据来源:骨朵传媒
古装剧中,仙侠剧尤其“烧钱”,对特效和搭景要求较高,动辄上亿投资。

但,钱都去哪了?
都2022年了。
当演员频频被爆出天价片酬。



观众却还在忍受着五毛特效。

即使是《与君初相识》这种“不差钱”的平台重点项目。
依然选择了粗制滥造、糊弄观众。
虚假的布景。



廉价的特效。



奇奇怪怪的造型——



辣眼睛的肌肉衣——



……
别说跟十几年前的仙侠剧开山之作《仙剑奇侠传》比。


《仙剑奇侠传》

就算跟五年前褒贬不一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比,质感也输了一大截,至少人家还会实景拍摄。。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而《与君初相识》的制作水平却在倒退。
令人迷惑的bug也多。
剧中的女主上一秒还是齐刘海。
下一秒无缝切换发型。



发型转变对剧情也没有任何作用,纯粹给造型师增加工作量。
男主上一秒还有假肌肉。
下一秒,肌肉变没了。



总之,从里到外,处处不走心。
比剧方的粗制滥造更可怕的是,观众也习惯了这种粗制滥造。
当年的《花千骨》,一个P上去的包子引发大规模关于五毛特效的吐槽。



而如今,在各种烂剧中见识了P图、抠图、替身……

大家对烂剧的容忍度越来越高。
在粉丝的一水好评中,认真批评的人被视作“异类”。
社交媒体的“控评”逻辑亦是如此。
无论微博还是豆瓣,批评剧=黑子。
为了“反黑”,粉丝集体出动,“打五星”拉高评分。



好像只要淹没那些不和谐的声音,就代表这是一部好剧。
这种非理性的“饭圈思维”和“黑子”的行为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或许只有彻底摆脱流量的绑架,我们才能等来对一部作品的客观评价。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扫码加入正點观影官方粉丝群↓↓

更多福利不定时掉落

(已在粉丝群的团友无需重复扫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网都在吹的爆款,把我狠狠尬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