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修 发表于 2022-3-19 21:26:20

窥探体育产业新风向,各省市十四五规划助力体育强国

只关注体育

城市 · 赛事 · 品牌 · 传播





WEINING
摘要
近日,四川省、福建省、上海市、青岛市、杭州市纷纷出台最新政策方针,根据这些政策,体育产业新风向展露头角。

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我国也迎来了体育产业的大变革,尤其下半年以来,全国各地区纷纷发布“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相关纲要。近日,四川省、福建省、上海市、青岛市、杭州市纷纷出台最新政策方针,根据这些政策,体育产业新风向展露头角。

9月23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副市长陈群介绍了《上海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上海规划》)相关情况。《上海规划》中明确提到“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

与此同时,青岛市也在9月1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青岛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青岛规划》),在十四五期间,青岛将建成“六大功能中心”体育发展城市,能初步确立“2城”地位。六大功能中心是:国家全民健身示范中心、国家竞技体育人才输出中心、国家体育赛事中心、国家体育消费中心、国家体育产品研发制造中心、体育资源配置中心。2城是则为全球知名体育城市和国家体育中心城市。

此外,2022亚运会举办地杭州市也在8月份发布了《杭州市“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杭州规划》)。《杭州规划》强调,至2025年,杭州建成全国重要的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和体育消费示范城市,成为国际知名且具备杭州文化特色的“赛事之城”和“户外运动之城”。

由此可见,在十四五期间,各大赛事城市不仅是要成为国家体育中心城市,也正向国际化阔步迈进。然而纵览系列政策,不难发现我国体育产业GDP或在未来五年间实现大增。

— 1 —
高质产业体系筑就

根据中商情报网报道,我国体育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国家顶层政策的强力助推是体育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在政策的带动下加上诸多重大赛事落户,我国体育产业不断完善与丰翼。

由于2020年遭受疫情冲击,诸多行业出现骤停情况,但从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分类情况来看,我国体育产业包括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这三类产业的总产出量分别为14929.5亿元、13614.1亿元、939.8亿元。因此,与体育相关的服务业与制造业,在体育产业中产量占比更高。






在服务业与制造业盛行的形势下,全国各地区在保持产量同时,也会进行新型业态培育。《杭州规划》中提出,推进“政用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具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体育企业,为市场提供高品质高科技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体育产业与数字技术、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医药健康等相关行业深度融合,不断培育新型业态,为体育产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海规划》则直接明确不断优化体育资源配置,建设可以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同时也建好国际一流体育场馆,办好国际顶级体育赛事,拥有国际体育组织办事机构和体育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后,打造国际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并且举办国际体育高端展会。

在《青岛规划》中也着重提到要“办人民满意的体育”,同时促进要素集聚耦合,构筑区域体育资源配置中心。比如发挥区位优势,推动上合组织国家、中日韩以及胶东经济圈、沿黄流域体育协同发展,最终能实现体育资源高效配置。

— 2 —
户外运动产业蓬勃
户外运动产业是兼具体育、旅游、文化和教育功能的融合性业态。福建省最新发布的《福建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以下简称:《福建规划》)提到,户外运动作为综合性强的“百搭”产业,与“五大幸福产业”都有着高度关联和融合发展空间,并在十四五期间有望在国家战略领域发挥独特作用。

我国户外运动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政策的支持,我国户外运动有望爆发式增长。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分析,多项具有代表性的户外运动起源于欧美地区,并且在许多国家,户外运动相关产业已成为该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户外运动产业发展也带动了户外运动产品市场规模的扩大。从2019年全球户外运动用品市场规模来看,欧美地区占据全球市场的45%,达到333亿美元。






我国户外用品行业经历了萌芽期、初创期、快速发展期和稳定发展期。从初创期开始,国内户外用品企业出现;发展期本土运动品牌大幅涌现,市场规模从2000年的1.5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145.2亿元;发展到稳定期后,市场规模增速逐渐降低,行业也向更精细化调整。






但从总体来看,我国户外运动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户外运动的参与率也会随着消费水平提高而提升,同时在全国各地区加强对户外运动的投入下,户外运动进入蓬勃发展。如在《杭州规划》提到,2025年杭州将成为国际知名且具备杭州文化特色的“赛事之城”和“户外运动之城”。

在《上海规划》中也强调,要在郊区重点发展大型户外体育公园等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训练设施。确保每个新城至少拥有1个市级体育设施,规划新建至少1个都市运动中心或体育公园,到2025年,实现全市16个区全覆盖。

— 3 —
体育消费市场焕新
2015年至2018年来,中国体育消费市场呈稳步增长趋势,并且在2019年突破1万亿元。随着今年“十四五”到来和疫情的好转,体育消费市场也将有更大增长空间。






另一个促进体育消费市场增长的原因是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高速增长,收入与支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GAGR)分别为9.9%、8.5%。同时,在2015至2019年,收入同比增速维持在1.5万元左右,支出同比增速维持在1.2万元左右。因此,在我国经济稳定高速发展下,十四五期间我国体育消费或再创新高。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和“促进体育旅游等相关业态的发展”。在国家政策号召下全国各地区也都纷纷出台相关策略。

《上海规划》中提到,要挖掘体育消费潜力,积极创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比如优化观赛配套服务,发展“三大球”、路跑、冰雪、击剑、马术、帆船、电竞、航空、汽摩、定向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体育项目,支持相关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丰富全民健身服务供给,进一步拓展体育健身、体育培训、体育旅游、体育用品等消费新空间。

《青岛规划》提出建设国家体育消费中心。抓住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机遇,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从供需两端发力,着力推动体育消费创新升级,创建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同时也促进居民消费热情,预计到2025年,全市人均体育消费超过3300元。

目前,我国“十四五”规划意见稿也提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如何体现体育强国,也将从全面发展去衡量,各个地区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也要立足实际,定制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方案,同时也要把握体育产业新风向,更好地助力体育强国。
公众号 | 互联网+体育
作者 | Rosalind
<hr/>咨询体育经理人,请点击下方文章链接(文章底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窥探体育产业新风向,各省市十四五规划助力体育强国